精美公寓“拎包入住”,他们的这些做法暖心更
第74集团军某旅倾力改善基层住房条件
——“士官公寓”拎包入住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特约通讯员 郑 烨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住进新公寓,为旅队点赞!”前不久,从旅机关领到公寓房钥匙,第74集团军某旅警卫勤务连三级军士长谭先剑喜上眉梢。
谭先剑的爱人向彩云前阵子刚办理完随军手续。拿到公寓房钥匙,夫妻俩带着孩子一起,将新居收拾得整洁明亮。
走进公寓房,处处洋溢着温馨的气息:客厅宽敞明亮、卧室暖心舒适,有线电视接口、互联网接口及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真正实现“拎包入住”;公寓楼下,军娃们在新建的儿童乐园里嬉戏玩耍,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同批住进新公寓的,还有修理连士官贾业民和妻子李志美。温馨的公寓房让夫妻俩兴奋不已。“新公寓暖人心!”贾业民指着房间里的绿植说,上级在装修公寓房时选用新型环保材料,还特意采购了一批绿萝、吊兰等绿色植物,让官兵和家人住得舒心。
“我们在部队有‘家’了!”该旅勤务保障营二级军士长闫杰介绍,自己的老家与部队驻地相隔数千公里,妻子此前一直为随军后的住房问题发愁。如今没了后顾之忧,闫杰说:“一家人能在军营团聚,这是上级对我们的关爱。”
“近年来,随着士官制度改革,高、中级士官比例逐渐提高,依法依规为已婚士官提供住房保障成为服务战斗力的重要内容。”该旅军需营房科科长徐超介绍,为改善已婚士官住房保障条件,他们结合营区基础设施整治工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新建起一批士官公寓。他们还区分不同保障需求,打造老人房、儿童房、新婚房等多型公寓,配备不同家居设施,确保来队士官家属住得省心、暖心。
第83集团军某旅升级改造官兵家属来队住房
——“特色公寓”精准保障
■丁 东 陈文龙
“这个新家好温馨!”暮春,第83集团军某旅四级军士长唐仕松的妻子李玖蓉,带着孩子来队探亲入住公寓房。修葺一新、宽敞明亮的公寓房,让夫妻俩眼前一亮。
换上鞋柜里备好的拖鞋,李玖蓉拉着丈夫在屋里转了个遍。生活用品、家用电器配备齐全,走进卧室,一张可爱的婴儿床让夫妻俩喜出望外。
去年,李玖蓉带着宝宝来队探亲,但旅队公寓房的住房条件让夫妻俩犯了难:室内设施老旧不说,由于卧室规划不合理,婴儿床不好放置。无奈之下,李玖蓉带着孩子住进了营区外的出租屋。
一次兵情恳谈会上,该旅领导得知唐仕松的经历后,要求机关深入调研已婚官兵住房问题。结果发现,像唐仕松一样为家属来队住宿难题而“挠头”的官兵还有不少。“服务基层官兵必须积极作为、精准发力。”该旅党委一班人研究决定:依托现有公寓房资源,进行整体设计装修,升级改造。他们划分批次、区分户型优化公寓内部空间格局,最大限度留出更多实际使用面积,打造出一批利用率高、配套完善的“特色公寓”。
该旅广泛收集官兵意见建议,根据公寓房户型面积,区分官兵父母、配偶、子女来队等不同情况,统一调配住房资源。“我们目前已有多种类型公寓,每种类型针对家属来队不同实际需求,配备了实用齐全的生活用具用品。”该旅领导介绍,他们还积极协调地方有关部门优化水电、天然气、网络宽带等服务项目办理流程,让官兵足不出院就能办理相关业务。
据悉,该旅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家属就诊、子女入学、文体设施建设等相关工作,让军人军属住得更顺心、更舒心。
让为兵服务既有温度又有实效
■陈小菁
改革调整以来,有的部队营区移防、驻地变迁,有的部队规模结构、力量编成优化调整,如何适应新情况新特点需求,扎实做好官兵来队家属保障工作,成为部队面临的一项服务基层、暖心留人的课题。
为提高军队公寓住房保障水平、巩固军队战斗力保障力,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有关部门日前对军队公寓住房室内装修进行标准化规范,并在全军不同类型部队进行试点。为了让来队家属实现“拎包入住”、给官兵一个“温暖的家”,有的部队严格按照规定新建公寓房、翻新旧公寓房,有的部队将士官公寓房分配给营连自主管理使用,充分尊重基层官兵主体地位,赢得官兵和家属真心点赞。
基层是部队建设发展的主体,为兵服务就是为战斗力服务。基层官兵在平时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挠头事、烦心事。各级领导机关应主动作为,靠前了解官兵的现实困难和需求,做到按需解难、精准服务,把为兵服务工作做得既有温度又有实效,让官兵心无旁骛投身练兵备战,不断夯实部队战斗力建设基础。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