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化军事训练先锋巡礼】空军航空兵某师“
西北某机场,战机呼啸升空,对陌生区域目标进行实弹攻击。机组成员默契配合,迅速完成搜索、识别、发射等一系列动作,精准命中目标。
这一幕,是空军航空兵某师“神威大队”不断锤炼打赢本领的缩影。
作为空军战略力量的一把利剑,“神威大队”是一支拥有厚重历史、荣誉满满的团队。近年来,大队践行“三个要过硬”战略要求,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出色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战训任务。在空军“金飞镖-2020”考核中,大队参赛机组一路过关斩将,勇夺“金飞镖”。2020年11月,大队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荣誉的背后,承载着“神威大队”牢记领袖嘱托的基因传承,记录着大队官兵投身练兵备战的生动实践。
“感知战场态势变化、摸清装备性能极限,才能对接备战所需、实战急需、胜战必需。”飞行员刘健牵头的攻关小组正围绕某任务课题,分工有序、集智攻关。
“以前,总认为自身能力有限,不靠专家教授就了解不到战场态势变化、触摸不到装备性能极限。”刘健说,理论知识的单向灌输,引发不了官兵的思想共鸣,总感觉和备战打仗隔了层“窗户纸”。
捅破这层“窗户纸”的,依旧是“研究”。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极为不易。
近年来,“神威大队”先后成立多个技术攻关小组,创新战法对策、破解实战课题——大队一方面坚持立足自身挖潜,激发自主研究潜能和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打破“用老不用新”的惯例,负责人实行竞争上岗,一切靠实力说话!
深研动力源于使命,研究目标对接战场。某任务中,大队飞行员自发形成职能小组,不分昼夜攻关破题,创研数十套打击战法,并在协同演练、体系对抗中进行验证完善,积蓄了制胜强敌的信心底气。
近几年的新年度开训,“神威大队”一改以往平稳起步的惯例,直接进入实弹突击、跨区机动等重难点课目,新年伊始就把练兵备战从难从严的“指挥棒”立起来。
“手握战略重拳,首战必用、全程使用。‘练兵备战’,对于‘神威大队’而言,就是要瞄着战场练、贴着极限飞。”谈起有关实战化军事训练的话题,武控师裴显斐感慨道:“头脑中的备战‘发条’,只有也只能靠自己来拧紧。”
那是对航程极限的挑战。2020年4月的下半夜大航程训练中,7个多小时的飞行航时、跨越2个战区的飞行航程,均创团队夜训新纪录。在连续飞行、随时作战的紧张训练中,大队飞行员全时段突击本领不断提高。
那是对打击边界的突破。12米、10米……靶标的直径越来越小;100公里、200公里……导弹的攻击距离越来越远。两组数据,体现的是大队全方位打击能力在“自设难题、研究破题”中得到增强。
那是对飞行航图的拓展。战巡海疆、远洋训练、岛礁起降,换装新机后首上高原完成适应性飞行训练……航图上的陌生区域越来越少,全疆域到达的目标已不再遥远。
“轰炸机早已实现超视界打击,我们的目光和观念也要实现‘超视’。”“神威大队”的宿舍楼内,每个房间都悬挂起了一张“世界地图”,其中的寓意就是:作为轰炸机飞行员,必须具备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
变化不仅体现在挂起的地图上,更体现在作战观念和思维理念的转变上。
提起去年的一次战法研讨会,仍然令飞行员孙瑞杉记忆犹新。他清晰地记得,当自己提出了一套颇为“大胆”的战法构想时,大家惊讶的神情和怀疑的态度。
“战争发展瞬息万变,昨天的‘异想天开’,今天就可能成为出其不意的制胜手段!”时任大队长连天冉的一席话,不仅让孙瑞杉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更拓展了大队官兵的“思维边界”,插上了“创新之芯”。近年来,“神威大队”自主创研多套战法,修订完善数十项特情处置预案。随着武器全功能使用的不断深入,许多当时看似“不着边际”的战法,逐渐成为现实,并被广泛应用。
“不管战争形态如何变化,不变的永远是面向战场、瞄准强敌的实训理念,是对接实战、真打实备的实战作风!”随着实战化训练探索不断深入,大队长李小浒和战友们信心满满地迎接新的挑战。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