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胡晓舟:铁鲨潜航 挺进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20 03:16
导读: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从他们身上真切体会人民军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赤胆忠心;深入了解全军官兵听党指挥、奋斗强军的昂扬风貌!学习先进事迹,感受榜样力量,向“最美

  开篇语: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人民军队在党的旗帜下铸牢军魂!今年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的12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是全军部队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奋力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中涌现的先进典型。

  他们把忠诚书写在三尺讲台、雪域高原、大洋深处、万米高空……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在建党百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这12位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从他们身上真切体会人民军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赤胆忠心;深入了解全军官兵听党指挥、奋斗强军的昂扬风貌!学习先进事迹,感受榜样力量,向“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致敬!

  胡晓舟,海军潜艇某支队教练艇长。男,汉族,1981年11月出生,2000年9月入伍,2002年11月入党。胡晓舟紧贴职能使命抓备战谋打赢,坚持“建设一流艇队、培养一流艇员”,聚焦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主动加强重难点问题研究攻关,狠抓岸港苦练、海上精练,实际发射各型水中武器数十枚,有力提高练兵备战效能,加快提升艇队核心军事能力,确保部队一声令下、随即出动,先后参加南海海域海上阅兵等重大任务。

荣誉见证:

    被海军评为“奋斗新时代优秀党员干部”。

    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2021年7月31日,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授予其“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荣誉称号。

胡晓舟(右一)在潜艇上与官兵整齐列队  新华社发(韩林 摄)

  胡晓舟出生在江苏盐城,一个与人民海军有着深厚渊源的城市。参军光荣,是祖祖辈辈的共识。

  2000年,正在读高中的胡晓舟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关于航母的报道,很受震撼。从那时,一个舰长梦在他心中扎下根来。毕业时,他在高考志愿上郑重地写下“广州舰艇学院”。大四那年,胡晓舟被改训到海军潜艇学院,由水面舰艇转至潜艇。

  那一年,胡晓舟来到东部战区海军潜艇某支队。第一次登艇,胡晓舟无比激动:“上舰艇,是我的梦想。今天,梦想实现了!”班长告诉他:“要学的东西很多,优秀的潜艇人要像潜艇那样沉下心、沉住气。”

  胡晓舟记住了班长的话。从开始上艇时的眼花缭乱,到全课目训练取得优异成绩,他不断进步,逐渐成长为一名指挥员。

    指挥舱是胡晓舟的战位,每次出海,这里便成了高速运转的“最强大脑”。潜艇深海航行,危机四伏:进水、起火、失电、掉深、机械故障、突发敌情……作为潜艇艇长,他的每一次抉择、每一个口令,关系重大。

  潜艇部队有句俗话叫“艇动三分险”。一次,胡晓舟所在艇参加红蓝对抗演习,舱室内的一个部件突发故障,海水立即灌进来,随时可能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胡晓舟坐镇指挥舱,一边关注损害管制,一边继续指挥潜艇“战斗”,那一仗打得特别艰难。

  事后一名新兵不解地问:“既然是演习,为什么还要‘带伤’继续对抗,缓一缓或者向上级汇报不行吗?”胡晓舟回答说:“战斗一旦打响,敌人并不会因为你受伤了就摁下暂停键!”

  有一年夏天,胡晓舟率艇参加某演习。“X号管发射”命令下达,鱼雷进入发射程序后突然意外中止,舱室内不断发出急促的警报声。

    继续发射,还是先处置故障?潜艇指挥舱内一片安静。

  “X号管中止,X号管准备!”几秒钟内,胡晓舟迅速下达使用备用鱼雷的口令。

  随着一声巨响,鱼雷成功发射,精确命中目标。好消息传来,官兵们脸上却看不到一丝喜悦,所有人都清楚,他们正在“鬼门关”前徘徊。直至成功处置险情,完成任务靠码头后,官兵们才彻底放下心来。

  潜艇是“百人同操一杆枪”,每次任务都是对指挥员心理素质、专业水平和指挥能力的考验。胡晓舟后来回忆说,下达指令时,心里其实就是“咯噔”一下,然而下达指令前后几秒却如此漫长:既要考虑贻误战机可能招致“被杀”,又要考虑故障鱼雷随时爆炸的风险,还要考虑备用鱼雷再出现险情的情况。

  “回想起来,我的决定是对的。演习就是实战,实战中遇上敌方潜艇,能不打吗?你不打,敌人可就开火了。”胡晓舟说,“能打仗、打胜仗”就是要把每次训练都当作实战。

    身高1.86米的胡晓舟奋战在布满管道、阀盘和仪器的狭小艇舱内,孜孜不倦地学潜构,学航行,学发射鱼雷等各型武器,践行支队“铁心跟党走、铁血闯大洋、铁胆斗强敌、铁拳震海疆”的“铁鲨精神”,逐渐成长为一名新型常规潜艇全训艇长。

    2017年,为全面推行新的管理制度,支队决定试行“组建一类艇艇员队直接管艇”的新模式。胡晓舟被“点将”负责一个新成立不久的一类艇艇员队,接艇并担负战备任务。

  不少人为他捏了把汗:虽说艇员都经历全训,但来自不同单位、不同艇型,相互之间“零磨合”即上阵,风险很大;艇员长期不管装,接艇就要做到“人装合一”并担负战备任务,不确定因素太多。

  但胡晓舟态度坚定,“作为一名军人,当祖国需要的时候,理应挺起胸膛站排头。”于是,他带着艇员向着新模式的“山头”发起了冲锋。

  胡晓舟带领全艇艇员每天“泡”在潜艇里,苦练潜艇操纵、攻防战法、损管操演;把一些危险课目从岸港搬到海上,最大限度提升艇员实战化处突能力;实行实景化、无底案、背对背的组训模式,让艇员们在危局险局中锤炼技能战法。

  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摸索出来一条战斗力生成的新路子:1个月接艇并担负战备任务,2个月出海参加对抗训练,5个月执行重大演习任务,1年内实射多枚多型武器。

  成为新型常规潜艇艇长以来,他带领艇员先后完成数十项重大任务,成功处置数个重大险情,攻克多个作战重难点问题,蹚出了一条“组建即一类、接艇即战备、出海即迎战”的战斗力生成新路。

  ——艇员们缺少更次航行状态下损害管制操作要点,他带领专业骨干按照不同舱室、不同种类、不同级别将潜艇损害细分为52种情况,逐一制定应急操纵办法,形成5万余字《潜艇更次航行损害管制想定》。

  ——潜艇紧急攻防情况下,各战位口令不规范、动作不统一,他组织编写《潜艇紧急对潜协同攻击口令动作表》,明确了各岗位职责。

  ——艇员队对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问题研究不深,他带领官兵自制想定、自设难题、自我模拟,并通过海上训练不断实践论证。

  胡晓舟瞄准组训短板,主动把一些高难课目从岸港搬到海上,最大限度提升艇员实际处突能力;紧盯装备风险点,协调厂家院所为某装置加装传感器、报警器,大幅提高装备可靠性;聚焦未来战场,积极借助大数据分析,完成多个作战难题研究。他组团队、做课题、搞攻关,以一系列务实举措抓住创新这个关键,带领官兵完成多项战法训法创新,验证了多型武器性能、潜艇工况转换、海域水文条件等事关打仗成败的重要内容。

  敢于破局的背后,胡晓舟始终相信一个道理:“创新不是等来的,是拼来的。未来的战争肯定要有所突破,没有套路可以照搬。多一项创新,就多一分打赢的底气。我们一定守好祖国海疆!”

  胡晓舟打球像打仗。

  决赛上半场,胡晓舟旧伤复发没能上场,队员们频繁失误,场面从胶着变为被动。

  胡晓舟忍着疼痛站在了场上,队伍有了主心骨。对手红了眼,开始凶猛拼抢。胡晓舟被一次次撞倒,又一次次站起,连进三球,逆转,夺冠。

  “打仗和打球一样,头顶头、硬碰硬,就是不能让、不能退。”在胡晓舟看来,“任何时候,坚韧的意志都要成为一种习惯。”

  球场上如此,战场上更是如此。

  这些年,胡晓舟与艇员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多次圆满完成任务。每次凯旋,胡晓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复盘检讨。在胡晓舟眼里,只有在训练中不断挑战极限,战场上才能精准制敌。

  胡晓舟说:“执行任务的时候,对艇长有几方面要求:一是对交战规则、领海线、法律等政策的把握,以及对于任务的理解。二是潜艇的机械设备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此外,海上的水文环境、气象条件、敌情等方面情况也都要掌握。如果艇长没有全面掌握相关情况,就可能因为某一方面没考虑周全,从而造成决策上的错误。”

  “据我所知,只有一项任务胡晓舟没完成好,那就是几乎从未休满假期。”艇员队时任副政委余贵春说,因为要经常出海,潜艇官兵与家人聚少离多是常态。

  胡晓舟的爱人王娟说:“因为工作的保密性质,他每次出海都不会通知我。只有当我打不通他的手机时,才知道他出海了。然后便是音讯全无的漫长等待,什么时候发现他手机开机,那就是回来了。”

  胡晓舟的女儿上幼儿园时,班里每个孩子都上台介绍自己的父亲。他女儿走上去说,爸爸是个军人,整天不在家,说完就哭了。妻子王娟在老家银行系统工作,结婚后跟着胡晓舟来部队驻地安家。胡晓舟说过:“如果不是因为我,我妻子的事业可以干得更好。”

  胡晓舟为女儿取名“泋玥”,意思是“海上明珠”。每到相识纪念日、结婚纪念日,他会给王娟送上一朵玫瑰花,“寓意万里挑一”。

  成为军嫂之后,王娟才明白“军功章也有你一半”的含义。找工作、搬家、照顾老人……家里的事基本全靠王娟操持,有时着急起来想诉诉苦,那个最该听她抱怨的人却音信全无。但王娟明白胡晓舟带领艇员“枕戈待旦,护卫海疆”的意义,也为丈夫感到自豪,“抱怨没用,解决问题最重要。”这位个性要强、办事干练的军嫂说,“我们明白,祖国需要他。”

  2018年4月12日,南海海域海上阅兵,胡晓舟和战友随艇接受习主席检阅。习主席发出的“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伟大号召在官兵中引发热烈反响,全艇官兵进一步牢固树立起“建一流艇队、当一流艇员”的奋斗目标。

    胡晓舟时常提醒全艇官兵,牢记习主席嘱托,投身强军事业,是大家肩负的责任。潜艇官兵要用打赢衡量自己、为打赢锤炼自己,做到全时待战、随时能战。

  他说:“新时代、新使命赋予我们一线指挥员重要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一名艇长,必须毫不松懈地抓管理、抓训练、抓作战准备,时刻保持开拓进取和练兵备战的劲头,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是我的目标追求。”

  潜航大洋深处,胡晓舟用忠诚和制胜镌刻着下一道闪光航迹……

 

    来源: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国军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央广军事、中国青年报、中国军视网等综合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