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就是兵记着啊!
今天是11月8日,记者节,其特殊性还不够掀起啥浪花。
不过,这一天,记者终于可以记着自己,把镜头对准自己了。也就在今天,小编特意收罗了一些被官兵记着的人——兵记者(兵记着)。
接下来,请大家听听看,兵记着的兵记者,到底都是什么样的?
当然,小编也希望以此向每一个奔跑在强军征程的战友致敬,向每一篇(副)动人心魄的光影文字致敬,向永不磨灭的鼓与呼致敬。
01
兵记者吧,
是特别能“折腾”的兵。

你要有心就会发现,在部队
备战打仗的那些宏大场景里
一直有一群奔跑在镜头后的人
距离真实与真相相当近的他们
距离硝烟当然也是最近群体之一
说他们能折腾,不仅能跑、能跳
还能在所有的忙碌结束之后
秉烛夜游,天亮才说晚安

图自军事记者 刘新 @兵记者 余海洋
这是一张新华社记者
分享到朋友圈里的兵记者
一名被优秀记者记着的兵记者
创作的好作品已经不可胜数了
成功的原因除了锲而不舍的努力
就是在一刻不停地“折腾”着
和能力瓶颈、凡人惰性等等
做着无休止的斗争…
02
兵记者,
是一脚“踩到泥里边”的兵。

说“脱鞋下田”,大家脑海中
会浮现出踏实务实的领导作风
可小编在第一时间想到的则是
那些为了一张好图,一段好新闻
迈开步子就跑、有时下田、入水
有时像是“地上长出来”的兵
他们的镜头里泥星子都不见
可脚上似乎总是带着泥土

图自退伍老兵周子越 @兵记者 果志远
这是一名老兵退伍之后
手机里不舍得删除的照片
老兵曾经也是一名兵记者
他和战友从不挑“工作环境”
就地就能趴、蹲、躺、跪…
这些都是兵记者常规操作
03
兵记者,
是“一眼就能认出来”的兵。

有人告诉小编,兵记者
更像是一个特别的“情怀”
而非一种工作,毕竟兵记者们
没有岗位没有编制更没有“证”
尽管兵记者如此的没有“标识”
可你还是能在人群中一眼认出
他们居多是带着黑眼圈的
把头发熬少熬白也不少

图自兵记者张轩 @兵记者 胡保卫
这是一名战士的随手记录
被记录的是一名大队指挥员
可其所在部队官兵至今都记得
前些年他当兵记者写下拍下的
看起来兵记者“成功转型”了
可岁月的留痕却一直都在
亦如他留下的许多作品
04
兵记者,
是有“强迫症”的兵。

有战友发来随机打开的
一份“闹钟设定”安排表
小编在对比自己的手机记录时
发现这还可真是“不约而同”啊
兵记者的“人间清醒”总在深夜
在文字上纠结推敲的“强迫症”
也是其共有的“职业病”

图自兵记者徐世立 @新媒体编辑
记录这张图的战友告诉小编
在他身边每日猎“新”猎奇
没人能比得上这几位兵记者了
读书看报、网读各种“新鲜事”
是他们都共有的一种“强迫症”
好吧,也是这种“强迫症”
让他们很有“战斗力
05
兵记者,
是见证“伟大事业”的兵。

都知道,记者是不入镜的
所以最闪亮的地方没有他们
但最前沿的地方一定有他们
为了记录更真实可靠直接
他们经常会化身为战斗员
冲在前列、定格精彩

图自兵记者孙立志 @兵记者 宁嘉勇
同样见证了“关键时刻”
这名战友拍下一名兵记者
尽管画面里总是找不到兵记者
但他们切切实实地见证记录了
军旅平凡与伟大的每个瞬间
他们被改变的一切重塑着
也记录下了更多变革
今天,请大家记住他们
共同的名字,兵记者!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