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部队永向前】光荣的临汾旅:猛狠拼犟!强
开篇语:战旗所指,军心所向。奋进在新时代的征途上,习主席向全党发出号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凝视鲜红的旗帜,回首辉煌的历史,缅怀英雄的故事,我们心中升腾着信仰的万丈光芒。战旗在,方向就在,精神就在:这是人民军队出发的原点、前行的路标。
一面面鲜红的战旗,在战火洗礼中傲然挺立,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高高飘扬。和平年代,一代代英雄的传人,用行动谱写着时代的英雄赞歌;强军新征程上,战旗还是当年那样红。
旌旗奋,风雷动。战旗的传人接过英雄的接力棒,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在鲜红旗帜引领下,行走在党的领袖、军队统帅关注的目光里,奋进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途上,一代代英雄传人高擎战旗踏歌而行,人民军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临汾旅”官兵濒海训练。图源:中国军视网
在1948年3月至5月的临汾战役中,晋冀鲁豫军区8纵第23旅连续奋战72昼夜,采取坑道爆破的方法率先破城,对解放临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开创了城市攻坚作战的成功范例,形成了“猛、狠、拼、犟”的攻坚精神,展示了人民解放军“攻必克、战必胜”的强大战斗力。
战后,23旅被中央军委授予“临汾旅”荣誉称号,这是全军最早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师旅级单位,也是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唯一一支以城市来命名的英雄部队。1948年6月4日,徐向前亲手将一面绣有“光荣的临汾旅”的锦旗授予该旅。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这支英雄部队一路走来屡建功勋,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在国防建设施工工地,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临汾旅”的军旗始终高高飘扬。
红色血脉代代传,强军征程再攻坚。“临汾旅”现隶属陆军第71集团军,正以其不变的红色基因,续写着崭新的精彩篇章。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这支老牌步兵旅继续发挥攻坚精神,积极融入联合作战体系,面对未来步兵“应急反应、快速部署、全域机动、立体攻防”的作战需求,着眼轻型步兵多能灵活的优势,在实战实训中大胆创新战法,锐意进取、奋勇拼搏,不断推进部队全面建设和转型发展,向新时代强军目标阔步前行!
攻坚克难,解放临汾!开创城市攻坚作战成功范例
攻克临汾使我军获得了宝贵的城市攻坚作战经验。图源:中国国防报
运城解放后,临汾已成国民党军队在晋南死守的最后一座孤城。1948年3月,为全部解放晋南,策应中原、西北战场作战,并为夺取太原创造条件,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徐向前率8纵、13纵等5.3万兵力,发起临汾战役。
临汾城,自古就是晋南军事重镇,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相传当年李自成兵临城下,屡攻不克,气得将盔甲挂于城外屯庄的树上,拍马而去。而此时的临汾城,城外是日本人和国民党修筑的明碉暗堡;城内更被阎锡山经营成了“铜墙铁壁”——城墙高14米,厚达10至30米,上面能并行两辆卡车。分段设上、中、下三层火力点,每百米有横墙和铁丝网阻隔,形成独立防御地段。环城内壕、集团工事、炮兵阵地与城上的反火力点,相互交叉,构成坚固的纵深防御体系。城里与城外的暗道相通,直至防御前沿。阎锡山派遣精锐、层层设防,依靠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他狂妄叫嚣:共军插翅也休想飞进临汾城。
3月7日晨,临汾战役打响。如此坚固的城墙防御,让我军指战员实施地面进攻变得分外艰难。在攻坚战第一阶段,战斗异常激烈,敌人凭借坚固工事和强大火力,使攻城部队遭受很大伤亡。徐向前经过冷静分析,横下一条心:不拿下临汾,誓不回兵。他向参战部队宣布:“哪个旅率先破城,就授予哪个旅‘临汾旅’荣誉称号。”
英雄旅长黄定基。图源:人民前线
在对临汾城工事和守敌兵力进行反复侦察后,晋冀鲁豫军区8纵第23旅首任旅长黄定基想到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有个土行孙,能钻地行走,来无影去无踪,他灵机一动,觉得打临汾也可采用“土行孙战法”,采取挖地道炸药爆破,直接把敌人炸上天,让临汾守军尝一尝“土飞机”的滋味。
指挥部研究后决定改变攻城策略,以坑道爆破手段攻城,徐向前要求每个旅部担任一条坑道的任务。黄定基考虑到一条坑道一旦遭到敌人破坏便完不成攻城任务,决定再增加一条,一号坑道责任人为张裕龙,二号坑道责任人为栗长生。这一决定得到了纵队的批准,徐向前亲自给黄定基打电话予以支持。
临汾攻坚战。图源:人民前线
然而临汾守敌也非常警惕。他们组织了反坑道部队,把听音缸倒扣在地下,监听我军坑道作业挖土的声音,并以坑道对抗坑道,从城内往外挖出了“Y”字形和“T”字形防御坑道来破坏解放军部队的坑道作业,一旦发现我坑道即施放毒气弹,并将坑道炸毁。
我军与敌斗智斗勇,展开激烈争夺。地面部队按照作战会议的部署,夺取外壕内沿和外沿敌人阵地,拔掉敌人从城外破坏我坑道的一切阵地。进行坑道作业的我军战士,用两股钩、三股钗代替铁锹,甚至徒手挖掘、赤脚爬行,把坑道作业的响声减少到最低,以防止敌人的窃听和破坏。
为了加快挖掘速度,坑道作业人员一小时换班一次,克服空间狭窄、易塌方、阴暗、潮湿和呼吸困难等恶劣条件,夜以继日进行挖掘,24小时连轴转,一步步向城墙迫近。当进行到敌城墙脚下,战士们徒手抠出城砖,汗顺着脖子往下流,血从手指缝往下滴,但每个人都保持着绝对肃静,除了呼吸声和轻微的撬砖声,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5月16日,我攻城部队挖通破城坑道15条、掩护坑道40条。8纵23旅负责的两条破城坑道均挖至城墙底部,长度超过了110米。黄昏之后,战士们接力搬运,将6200公斤黑色炸药和3000公斤黄色炸药,分别装填进两个坑道的药室。
总攻开始,突击队奋勇冲锋。图源:人民前线
1948年5月17日,随着夜幕降临,前线指挥部两枚信号弹升空,黄定基下达了“起爆”命令。两条坑道同时点火爆炸,临汾的城墙被炸开两个50余米宽缺口。早已待命多时的登城突击队(23旅68团和69团)迅速发起冲击。经过激烈巷战,临汾城被一举攻克!
在《关于辽沈战役的电报》中,毛泽东总结临汾战役为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他说:“临汾阵地是很坚固的,敌人非常顽强。敌我两军攻防之主要方法是地道斗争。我军用多数地道进攻,敌军亦用多数地道破坏我之地道,双方都随时总结经验,结果我用地道下之地道获胜”。据战后统计,在地道斗争的27天时间,作战双方挖掘的50米以上坑道达70条之多。
正攻入临汾城的我军官兵。 图源:中国国防报
临汾战役历时72天,歼敌二万五千余人,活捉敌中将副司令粱培璜,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23旅在战役中创新战法,以典型的坑道爆破攻城战术率先破城,对战役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成为在解放战争中攻打敌人坚固城池的成功范例,为解放军从运动战转向阵地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3旅被授予“临汾旅”荣誉称号。图源:解放军报
1948年6月4日,8纵在山西洪洞召开庆功大会,23旅225名指战员获“人民功臣”荣誉奖章。会上,徐向前宣读了中央军委批准授予第23旅为“临汾旅”的决定,并将一面写有“光荣的临汾旅”的荣誉锦旗亲手授予旅长黄定基和政委肖新春。由此,第23旅成为全军著名的师旅级英雄战斗集体,“临汾旅”的光辉旗帜在军中高高飘扬。
攻坚精神根植血脉,争做合格“临汾传人”
图源:亮剑东南
“土飞机在开动,轰隆隆隆轰......炮声如雷,枪声似风。歌唱着我们面前没有攻不破的城!继运城大捷,连克临汾立奇功。我们是光荣的临汾旅,勇猛顽强老传统……”
《光荣的临汾旅》是这支部队的标识性歌曲,歌词生动地展示出临汾战役的战斗场景和革命战士们的精神气魄。七十多年来,这首铿锵战歌回荡在部队的军营当中,鼓舞着一代代“临汾旅”官兵追寻着先辈们战斗过的足迹,不断从红色旅史中汲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投身国防、建功立业,续写“临汾旅”新的荣光。
人大代表宣讲十九大精神。图源:中国军视网
走进新时代,“临汾旅”积极构建特色强军文化,持续推进“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工程。部队调整改革以来,他们以“随时准备上战场”的姿态,深入开展“学光荣旅史,干强军事业,做攻坚传人”活动,常态评选年度“临汾旅好战士”;每逢重大演训活动,组织官兵对着“临汾旅”战旗宣誓,将听党指挥的忠诚基因、敢打必胜的战斗基因、艰苦奋斗的本色基因和“猛狠拼犟”的攻坚精神根植官兵血脉。
官兵走进临汾旅历史陈列馆,学习旅队历史。图源:亮剑东南
临汾旅历史陈列馆里,详细记录并保存着部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奋斗征程和赫赫战功,踏入旅历史陈列馆大门,陈列在展柜中的枪炮和那锈迹斑斑的锹镐,蕴藏着先辈们以血与火铸就的“攻坚精神”。这里,是“临汾旅”新兵入营的第一站,也是老兵退伍时郑重告别的最后一站,一代代官兵在这里接受迎接思想洗礼,学习旅队历史,在心中印刻下光荣的烙印。
重温光荣史,不忘强军志。图源:中国军视网
什么才算是“临汾传人”?听,战士们的回答铿锵坚定:“猛狠拼犟,攻坚克难!”“站要朝前站,倒也要朝前倒!”“没有攻不破的城,没有打不胜的仗!”“继承传统,弘扬精神,捍卫“临汾旅”的荣誉!”“不懈奋斗,砥砺前行,建设‘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雄狮劲旅!”
举办专题文艺晚会,传承红色基因。图源:央广军事
让“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把部队的光辉历程、忠诚信仰和使命担当浓缩成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举办官兵喜闻乐见的文艺汇演,开展“读烈士家信,砥强军之志”活动.....“临汾旅”积极利用多样式、多方法,创新学习方式,将党史学习和红色教育,融入官兵日常,让成为一名合格的“临汾传人”为每一个战士的自觉追求。
“猛狠拼犟”锻造精兵劲旅,强军攻坚后继有人
“临汾旅”日常训练。图源:中国陆军
“临汾旅”建立之初为山西新军青年抗敌决死第3纵队,自1937年在山西组建以来,先后参加战役战斗600余次,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抗日战争时期,它活跃于晋东南,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和白庄伏击战等;解放战争时期,它勇战上党、运城,力克临汾、太原,占秦岭、下川西;抗美援朝时期,它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东线防御作战和夏季反击战等。
“临汾旅”军容严整迎接外军。图源:中国军视网
1970年起,“临汾旅”奉命担负起迎外表演任务,先后接待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府首脑、军事和民间代表团的外宾13000余人次,为外宾进行军事课目展示600余场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被誉为“中国陆军的窗口”。
图源:东部战区
部队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经过5次移防、7次改编。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汾旅”在新的军事改革中进入东部战区,现隶属于第七十一集团军建制。全体官兵以更加昂扬的崭新姿态,锻造精兵劲旅,严格刻苦训练,争做习主席的好战士。
“临汾旅”联合陆航旅开展机降演练。图源:央广军事
“临汾旅”始终瞄准“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以“随时准备上战场”的姿态,操戈砺剑,纵深进击,圆满完成基地化对抗演习以及多项上级赋予的国内外联演联训任务。
图源:人民前线
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荣誉军旗方阵中,“光荣的临汾旅”作为唯一一面旅级荣誉军旗,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临汾旅”机动至陌生地域展开合成营“一个过程”战术演练 图源:亮剑东南
2020年,“临汾旅”官兵坚持以战领训、按纲施训,以火热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抓备战,部队打赢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派员参加上级3级19类集训考核,其中31人在军以上集训考核中获得名次;旅队引入班激光对抗系统,战术仿真训练系统,常态组织百公里实战任务背景机动演练,某型火箭炮列装当年,即组织实弹检验并实现首发命中、首群覆盖;瞄准未来战场,全旅展开城镇作战试训攻关,形成新战法、训法、保法等10余项研究成果,在战区陆军部队得到推广。
2020年夏,“临汾旅”在牛屯河大堤执行抗洪抢险任务。图源:马鞍山发布
“临汾旅”还一直担负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曾先后参加南京长江大桥建设,京九广通信光缆施工,98长江抗洪,上海世博会、十运会、青奥会安保和“神舟”系列飞船应急搜救等任务。2020年7月,该旅出动2100余名官兵奔赴安徽马鞍山市抗洪一线,先后转战3县22个险工险段,完成抗洪抢险任务。
图源:中国陆军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强军攻坚后继有人!今天的“临汾旅”仍在续写着昔日的辉煌!迈向新时代新征程,全旅官兵将继续发扬“猛狠拼犟”的攻坚精神和“铁心跟党、勇于攻坚、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优良作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不忘初心使命,牢记先辈嘱托,砥砺“精神”利刃,开拓胜战之路,从实战需求出发大胆创新战法,推进部队全面建设和转型发展,向新时代强军目标阔步前行!
综合整理自:新华网、中国军网、人民日报、中国军视网、学习时报、中国国防报、山西日报、南京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亮剑东南、中国陆军(ID:army81cn 作者:柯杨中旭 张 成 陈浩然 张海辉 刘明扬)、人民前线、东部战区、临汾新闻网、临汾发布、《解放临汾坑道爆破战纪实》(作者:张裕龙)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