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英雄部队永向前】硬骨头六连:保持“硬”作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20 01:28
导读:这支英雄连队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血战马家营、激战爷台山、浴血瓦子街……参加战役战斗161次,先后3690名战士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连队一路转战南北,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

  开篇语:战旗所指,军心所向。奋进在新时代的征途上,习主席向全党发出号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凝视鲜红的旗帜,回首辉煌的历史,缅怀英雄的故事,我们心中升腾着信仰的万丈光芒。战旗在,方向就在,精神就在:这是人民军队出发的原点、前行的路标。

  一面面鲜红的战旗,在战火洗礼中傲然挺立,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高高飘扬。和平年代,一代代英雄的传人,用行动谱写着时代的英雄赞歌;强军新征程上,战旗还是当年那样红。

  旌旗奋,风雷动。战旗的传人接过英雄的接力棒,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在鲜红旗帜引领下,行走在党的领袖、军队统帅关注的目光里,奋进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途上,一代代英雄传人高擎战旗踏歌而行,人民军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硬骨头六连25

“硬骨头六连”在实战化训练中冲锋在前。张永进摄 图源:中国军网

  这支英雄连队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血战马家营、激战爷台山、浴血瓦子街……参加战役战斗161次,先后3690名战士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连队一路转战南北,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洗礼,在一场场恶仗硬仗中,用刺刀见红拼杀出“硬骨头”的赫赫威名,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享誉全军。

  1964年1月22日,国防部授予该连“硬骨头六连”光荣称号。聂荣臻元帅特为其题词:“发扬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部队的政治思想、作风、军事技术和纪律,在任何条件下都过得硬,经受得起一切考验。”

  走进新时代,六连仍是“硬骨头”的连队“硬骨头”兵!连队官兵把从战场上打出来的硬骨血性投入到演训场,铁心向党,攻坚克难,用实战实训炼成铮铮铁骨,争做“硬骨头传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建连育人,牢记强军目标,传承红色基因,苦练打赢本领,发扬光大“硬骨头精神”,把连队建设得更加坚强。2020年,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硬骨头六连”的先进事迹,授予连队“时代楷模”称号。六连官兵将继续高擎“硬”字战旗,牢记统帅殷殷嘱托,担当强军重任,逐梦强军征程。

一场场恶仗硬仗,打出“硬骨头”赫赫威名

硬骨头六连611

国防部授誉“硬骨头六连”。图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1939年3月,在烽火抗战的冀中平原,14名红军骨干组建了六连,隶属于八路军120师独立第三支队,时任支队长是赫赫有名的红军将领贺炳炎。

  贺炳炎曾在长征中为阻敌南下,率部激战,右臂被威力巨大的达姆弹击中,骨头被炸得粉碎,他仍坚持指挥战斗。战后由于手臂伤势过重,必须实施截肢手术。当时缺少手术器材,也找不到麻醉药。贺炳炎忍住剧痛让医生拿木锯将手臂锯断,前后共用了2个小时零16分钟。

  贺龙元帅既心疼又感佩,在手术后用手绢包起两块碎骨,对红军战士们说:“这就是共产党员的骨头,你们看看有多硬!”

硬骨头六连888

“独臂将军”贺炳炎。图源:北京日报

  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真实故事,也成了“硬骨头”一说的由来。

  从建连的第一天起,铁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就充盈在六连官兵的血脉之中。连队听党指挥,一路转战南北,参加大小战斗161次,从未有过败绩!六连战士在一场场恶仗硬仗中,用刺刀、用鲜血、用不服输的精神,拼杀出“硬骨头”的赫赫威名。

  1940年连队首战马家营,一战成名!连队80多名官兵利用断壁残垣、村落沟坎等,成功阻击了300多名日军连续5次的进攻,从早上一直打到黄昏,当敌人越来越多,指导员带领战士冲进了敌阵,和敌展开白刃格斗,毙伤日军60多名,掩护全团顺利过河。

  1945年7月,在爷台山反击战中,六连官兵连队临危受命,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在全连仅有35把刺刀的情况下,歼敌70多人。排长尹玉芬小腹被弹片划开,肠子流出腹外,仍死守阵地,连续打退敌人6次进攻。经过血战,六连率先拿下敌主阵地。

硬骨头六连1284

油画《血战瓦子街》图源:央视网

  1948年2月,在瓦子街战斗中,六连在40多个小时里,打退敌人30多次进攻,一步不退……全连140人,127名官兵血洒疆场,鲜血染红整个山头。战友相继伤亡,子弹、手榴弹打光,仅剩13人身负重伤仍死守阵地。25岁的战士刘四虎赤膊冲进敌群,以刺刀与10余名敌人顽强拼杀,毙敌7人,身中11刀,直至失血过多昏倒在了战壕里。当后续部队赶来,发现他手中那把刺刀已经拼弯了……

硬骨头六连1486

战斗英雄刘四虎。图源:央广军

  六连的“硬”是打出来的!连队转战冀中、晋绥和西北战场,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洗礼,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等一大批战斗英雄,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的“三股劲”,和战备思想过硬、战斗作风过硬、军事技术过硬、军政纪律过硬的“四过硬”。

硬骨头六连1649

“硬骨头六连”命名大会在武汉隆重举行。图源:央视网

  1964年1月22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武汉部队陆军第一师一团六连“硬骨头六连”的光荣称号。“硬骨头六连”命名大会在武汉隆重举行。六连连长李学正、指导员杨守杰代表全体官兵接受了国防部授予的荣誉。

  聂荣臻元帅在为六连的题词中这样写道:“发扬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部队的政治思想、作风、军事技术和纪律,在任何条件下都过得硬,经受得起一切考验。”

以英雄之名!赓续传承“硬骨头精神”

硬骨头六连1869

“硬骨头六连”官兵向连旗宣誓(钟志光 摄)。图源:新华社

  “硬骨头硬在哪,铁血丹心听党话……”连歌嘹亮,传承红色基因。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铸就了“硬骨头精神”,刻进官兵的血脉灵魂,引领连队全面建设过硬。

  “走进六连门,永为六连人;铭刻六连魂,时刻不忘本。”在六连,每当新兵入伍、干部任职,唱的第一首歌是《硬骨头硬在哪》,看的第一部影片是《永远的硬骨头》,读的第一本书是连队英雄史,做的第一件事是参观连队荣誉室。

硬骨头六连2082

图源:人民陆军微信公众号

  “硬骨头六连”的荣誉室里,不仅有一面面锦旗、一张张照片、一份份证书,还有拼弯的刺刀、诀别的家书……用心品味连队“传家宝”背后的英模故事,越了解,越震撼。这里是连队的精神磁场,充盈着一种“绝对听指挥,随时上战场”的硬气。一茬茬入连新兵面对荣誉墙庄严宣誓:“决不能砸了‘硬骨头’的招牌!”

硬骨头六连2240

官兵们在连队荣誉室聆听“传家宝”的红色故事。图源:中国军网

  荣誉墙上,挂着各时期的荣誉牌匾。墙的右下角,一处“留白”格外显眼。指导员冯杰说:“这个位置是我们特意空出来的,留给下一个荣誉。”旧的荣誉牌匾被摘下珍藏,新的荣誉牌匾补位换上,荣誉墙的右下角,始终保持着空白。六连的战士在“硬骨头精神”的激励不断超越,以今日之努力续写着光辉连史。

硬骨头六连2413

图源:央广军事

  “刘四虎排”“尹玉芬排”“丁丑娃班”……为了让能打硬仗的英雄传奇延续,六连把战史战例装进口袋,把战斗英雄迎进排房、把战斗荣誉挂在床头!12个班排全部以战斗英雄命名,每个班排都挂着一面以战斗英雄命名的锦旗,让身在其中的六连战士时刻保持战斗状态,让六连在和平时期仍然做中国军队里最“硬核”的部队!

硬骨头六连2572

图源:央视网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方队中,有一面旗帜属于“硬骨头六连”。擎旗手王开说,这面战旗是先辈用鲜血染红的,在一场场险恶的战斗,党带领着“硬骨头六连”打了一个个胜仗。

  而今战火硝烟渐远,但拼刺精神仍在传递,战旗上的“硬骨头精神”正在新一代官兵的血液中流淌!“硬骨头传人”钢多气盈骨更硬,听党话、跟党走,赓续红色血脉,当好红色传人,时刻准备着“当战争来临,像先辈那样血战到底。”

保持“硬”作风,实现两栖作战新跨越

硬骨头六连2791

陆海协同演练中,连队官兵向岸滩发起冲击。张永进 摄 图源:中国军网

  "硬骨头六连"历经多次转型重塑,现隶属于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

  传承红军血脉、敢打硬仗恶仗,这支英雄连队经历战争洗礼,立下赫赫战功,先后被授予“战斗模范连”“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等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8次,3次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如今,从弥漫烽火硝烟的战场到通向胜战之路的演兵场,六连官兵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本色没有变,枕戈待旦、苦练本领的战备意识没有变,刺刀见红、敢打必胜的战斗血性没有变。六连的“硬”作风一代传一代、一茬接一茬,从未松懈。

  听党话、跟党走!锻造坚强有力的党支部“战斗堡垒”

硬骨头六连3088

“硬骨头六连”党支部组织召开“庆功揭短会”。李 彬摄 图源:中国军

  “铁心跟党听指挥,万难不屈硬骨头”。一支过硬的连队,必然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硬骨头六连”多年来坚持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放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立身为旗的实际行动,将党支部锻造成过硬的一线堡垒,像磁石一样把官兵紧密团结在党旗下,共同为实现强军目标砥砺前行。

  在“硬骨头六连”,小到站岗、打扫卫生,大到比武竞赛、演习演训,当先锋、打头阵的始终是党员骨干。面对困难,党员骨干带头加班、勤学苦练,补足短板,积累经验,再带动年轻战士向着荣誉冲锋。

  在六连,干部党员管事,战士党员管事,没有不管事的党员;管战士党员,管干部党员,管支部书记副书记,没有管不了的党员……而连队两个“例会”的传统坚持四十余年:干部调入调出召开“接风洗尘会”,围绕讲政治、强素质、练打赢提建议送诤言;完成重大任务取得成绩进步召开“庆功揭短会”,查不足找短板,助力党员干部涵养政治定力、强化政治担当、永葆政治本色。

  “当面不说好话、背后不说坏话,依靠组织管干部、严格制度管党员,这个传统已经在连队延续了44年。”指导员冯杰说,党员干部是连队建设的“领头雁”,只有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了,让支部堡垒坚强了,连队才会更加兴旺。

  六连党支部不仅是坚强的战斗堡垒,也是一个充满着爱与力量的暖心港湾。平时互助互爱、战时齐心协力;平时同甘共苦,战时生死与共!冯杰说,党支部时刻关注连队每名成员的思想和生活动态,及时排忧解难,让官兵们真切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堡垒”强有力,连队坚如钢。近年来,“硬骨头六连”党支部连续被上级单位评为基层先进党组织。指导员冯杰说,党支部把六连官兵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扎根连队、奉献连队、建强连队”真正凝聚成全体官兵共同的精神动力。

  枕戈待旦、苦练本领!保持随时准备作战“硬”作风

硬骨头六连3873

连队开展刺杀操训练,训练场上官兵们虎虎生威。图源:中国军网

  在连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一股随时准备打仗的“硬”作风:战备物资,大部分发到个人,触手可及,一拎就走;就寝衣物全部按起床时的穿戴顺序整齐叠放,床下的鞋子,始终保持上铺鞋尖朝里、下铺鞋尖朝外,一拱就上脚;战备检查称背囊重量、量背带长短、看鞋袜型号、算备品消耗、卡时间节点;夜间紧急拉动都在灯熄火灭中进行,哨兵最后一个动作是贴封条,准备开拔……

  在六连,时刻保持战备已成为一种习惯,官兵始终把战备训练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把战备工作推向深入。在六连,背包里有6根针,断了半根就会受批评。哪怕是半根针、一口水、几分钟的手电筒照明......每个战备物资都有自己的标准,都要研究、研透!

  每年新年钟声敲响,全连集合完毕。春节拉动的传统,在六连已经保持了几十年,因为“敌人不会过节,备战更没有节假日!”

  六连战备不仅体现在每次拉动上,更严苛对标实战要求,不断探索精进。“每次领枪流程太繁琐,费时费力,真打仗耗不起。”某次战备拉动中,战士的一句抱怨即引起了时任连队军械员郑振兴的思考。郑振兴积极突破尝试,改变以往按枪支种类分别摆放的方式,改为所有枪支按班组进行摆放,让领枪时间缩减1分多钟,提升了战备拉动的效率。

  20世纪60年代,六连就以“战备思想硬”闻名全军。他们总结的“三分四定”被写入条令,成为全军规范。步入新时代,六连经过千百次的实训锤炼,再探索出“战备物资箱装化、战斗装具宿舍化、定人定物实时化”的战备管理新理念,梳理出20类169条战备运行规范,大幅提升了应急战备能力。

  刺刀见红、敢打必胜!建设两栖作战的过硬连队

硬骨头六连4569

“硬骨头六连”实战化演练(张永进 摄)。 图源:新华社

  1975年,连队跟随大部队千里换防,在全团第一个完成战备器材整治、战备库室规范和战备出动演练。1998年,连队所在团与兄弟单位合并撤编,官兵不等不靠开始新装备训练,第一个单装形成战斗力。

  “党旗所指,战旗所向”的信念在六连始终不变。2017年,连队听令从驻防42年的浙江杭州,移防千里之外的岭南乡村。全连官兵打起背包就出发,放下背包就训练,圆满完成移防任务。官兵发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战备思想硬、军政纪律硬”的优良传统作风,克服新老驻地训练场地和气候环境等差异,半年后首次参加集团军“岭南尖兵”比武,六连第一个完成远距离海上航渡,第一个在陌生地域整建制实弹射击,打出满堂彩,赢取第一名。

硬骨头六连4891

在高温暴雨下,六连官兵锤炼过硬军事技能。张永进 摄 图源:中国军网

  从传统步兵到新型陆军下的装甲步兵,从单一地面作战到两栖作战,从体能型士兵到多面型士兵,无论环境条件怎么变,六连官兵都始终把训练当作打仗,始终将磨砺打仗本领作为投身强军事业的核心牵引力。

  近些年,他们积极开展训法创新、战法研练,将训练课题划分到班排,探索走开一专多能、多专多能训练路子,实现全连85%以上官兵精通2种以上主战专业;他们积极发扬军事民主,每逢完成大项任务、演习演练、比武考核召集官兵分析训练形势,找不足、揭短板,提升训练质效;他们扎实开展“研究强敌、打赢强敌”活动,加速提升连队练兵备战水平……调整改革以来,六连先后主动与海军某登陆舰支队、空军航空兵某旅、海防某旅船艇大队、武警某支队等军兵种开展联学联训,参与探索攻关多种实战课题,在联演联训中效果明显。

  逢旗必夺、敢打敢拼!“硬骨头”连队“硬骨头”兵

硬骨头六连5313

连长赵松。图源:央广军事

  与六连“交过手”的官兵都讲,六连战士骨子里有一种逢旗必夺、逢战必胜的劲头。三年多来,六连先后接受8个连队近20次挑战,始终保持不败战绩。

  2013年,在进行军事课目演练汇报表演中,班长杨树林不慎从5米高的云梯上跌落,右臂疼得失去知觉。“右手不行有左手!”杨树林改用左手持枪,高标准完成一系列战术动作,坚持完成演练。结束后,战友们才发现他的右手臂已粉碎性骨折。一位现场观摩的将军由衷赞叹:手臂折了,还能做出这么标准的动作,硬骨头战士真是硬!

  2018年,连长赵松在训练时不慎造成左手腕肘骨断开,术后手腕里打上了钢钉,需要长时间静养。可赵松并没有因此停止训练,他说:“作为主官要一马当先,战士们才会一往无前!”在确保手腕不会二次伤害的情况下,赵松主动制订了一系列上肢力量恢复计划……在不久后旅组织的体能考核中,他用打着钢钉的手,攻克一个个难关,成为全旅首位通过“特三”考核的干部。

  “六连的‘硬’,是靠真刀真枪打出来、杀出来、拼出来的。”指导员冯杰说,虽然连队的武器装备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但“敢打敢拼”的精神代代传承,不断砥砺官兵的胜战之气、血性之勇。

  过去3年,连队22人次参加集团军以上比武竞赛摘金夺银,打破12项旅纪录,先后获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和个人二等功8次,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表彰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20年7月29日,中央宣传部授予“硬骨头六连”“时代楷模”称号。

硬骨头六连5021

两栖战车在烟幕掩护下向岸滩冲击。图源:中国军网

  报国敢赴死,逢敌必亮剑!先辈的敢战血性,而今正在“90后”“00后”为主体的新时代官兵血脉中流淌充盈。“硬骨头传人”们将牢记习主席嘱托,以“绝对听党指挥、随时走上战场”的坚定意志,直面武器装备更新、体制编制调整、战场驻地变换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在改革强军路上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把“硬骨头精神”发扬光大,把连队建设得更加坚强!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央视网、中国军网、央广网、中国军视网、红网、解放军报、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人民陆军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