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部队永向前】南京路上好八连:为人民“
开篇语:战旗所指,军心所向。奋进在新时代的征途上,习主席向全党发出号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凝视鲜红的旗帜,回首辉煌的历史,缅怀英雄的故事,我们心中升腾着信仰的万丈光芒。战旗在,方向就在,精神就在:这是人民军队出发的原点、前行的路标。
一面面鲜红的战旗,在战火洗礼中傲然挺立,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高高飘扬。和平年代,一代代英雄的传人,用行动谱写着时代的英雄赞歌;强军新征程上,战旗还是当年那样红。
旌旗奋,风雷动。战旗的传人接过英雄的接力棒,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在鲜红旗帜引领下,行走在党的领袖、军队统帅关注的目光里,奋进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途上,一代代英雄传人高擎战旗踏歌而行,人民军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图源:中国军网
1947年,由几十个胶东农民子弟组成的某辎重连,从山东莱阳的一个小村落出发,投入到解放战争的战场中。连队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1949年6月,随大部队进驻上海,改编为警备团三营八连,奉命在上海南京路执勤巡逻。
从农村到城市,从战场到“十里洋场”,八连的战士们始终坚持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他们穿着自制草鞋在上海最为繁华的南京路上站岗巡逻,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拒腐蚀,永不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出色地完成警卫任务,让上海市民自发地喊出了“好八连”的称号,向世界展示出人民子弟兵的昂扬斗志和崭新风貌。
1963年4月25日,八连被国防部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支因作风优良而授称的驻城市部队。8月1日,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下光辉诗篇《八连颂》,在全国全军掀起了学习“好八连”的热潮。
后来,八连不再担负在南京路执勤的任务,但每月10日、20日,八连的战士们依然会走上南京路为民服务,以传承致敬先辈。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任务如何变化,“好八连”一心为民的初心不变,听党指挥的信仰不变,艰苦奋斗的本色不变。
2017年,“南京路上好八连”从上海警备区转隶到陆军第72集团军某特战旅,换装不到一年,就完成了从“霓虹哨兵”到“特战尖兵”的转变,出色完成进博会安保等任务。2018年,八连被集团军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2019年,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2020年,被评为陆军“四铁”先进单位。自命名以来,“南京路上好八连”取得的主要荣誉已超过100项,一代代官兵传承接力,把“好八连”这张“精神名片”越擦越亮。迈向强军新征程,八连官兵将继续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苦练特战本领,用胜利和打赢为人民保驾护航!
为人民,几十年!上海市民自发喊出“好八连”
许世友上将向“南京路上好八连”授旗。图源:中国军网
1947年8月6日,在山东莱阳城西水头沟小园村,几十个胶东农民子弟组成了华东军区特务团的四大队辎重连,在指导员张成志的带领下,全连战士与敌周旋四十多天,转战一千多公里,奔赴解放战争的战场,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
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为了保护好上海这颗东方明珠,把人民的城市和财产接收好,解放军部队严格执行上级“不准用炮”的指示,冒着敌人的火力“打到哪里,保护到哪里”;上海解放后,接管部队有条不紊地进入各自的警备区域巡逻,严格执行《约法八章》《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和各项纪律规定,对人民秋毫无犯,从军长到士兵都露宿街头,坚决不入民宅。即使是美国合众社也不得不承认“中共军队军纪优良,行止有节,礼貌周到……虽然有许多大厦是大开着,可以用来做军营,而中共军队仍睡在人行道上……”
这支连队是解放上海的亲历者,也是最早进入大城市、模范执行入城纪律的模范部队之一。
该连被改编为“上海警备区警备团三营八连”,跟随大部队进驻上海。战士们先是露宿在车站月台上,一遍遍背诵野战军颁发的《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指导员张成志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纸,默写公约和守则上的内容。答对了的画个加号,答错了的画个减号,直到全连都背得滚瓜烂熟。
“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们参加劳动归来(资料照片)。图源:新华社
待三天后进城,连队第一夜宿营在“大世界”跑马厅后面的一排马厩里,随后又搬到苏州河畔一个废旧仓库里。全连战士把被子半铺半盖,睡在地上。直到7月分配了在南京路上警卫巡逻的任务,进驻青海路刘家公馆,才算有了固定的住所。从小村落到大都市,战士们不会用自来水,不敢开电灯,守着抽水马桶还要到外面找厕所……为这,八连还专门组织大家学习了城市生活知识。
上海南京路素有“十里洋场”之称,国民党特务采取“腐蚀拉拢加破坏暗杀”策略实行骚扰,并预言“上海是个大染缸,共产党解放军红的进来,要黑的出去”。这样一支组建不满两年的年轻连队,未经历过万里长征的洗礼,未接受过八年抗战的磨砺,未曾在战场上打下赫赫威名……面对“进城”这张考卷,将会如何作答?
八连战士站岗保持警惕,守卫重要目标。图源:中国军网
南京路上,有歌舞厅大饭店的欢歌笑语、纸醉金迷,有衣着摩登的男女出双入对;有打扮妖冶的人对着战士做轻佻的举止,试图挑战卫兵威严;有不怀好意者在战士身边扔下钱、香烟和手帕等东西,再偷看战士会不会捡起来据为己有……但八连战士不为所动,他们断然斥退身边的无理纠缠,踢开坏人扔下来的金钱和物品。对捡到的东西,找到失主的立即归还,找不到失主的就立即上交。
八连战士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坚持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不受“香风毒雾”侵蚀。八连人人都有三件“传家宝”:草鞋、自糊信封和针线包,衣服鞋袜破了,自己动手补;各班都备“三箱”:修理箱、木工箱和理发箱,桌椅板凳坏了,自己动手修;他们扛着铁锹、推着粪车,步行到十几里远的郊区开荒种菜,节约使用哪怕“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寸布、一分钱”,把节约出部分支援群众......
八连官兵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和自制草鞋在上海最为繁华的南京路上站岗巡逻,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拒腐蚀,永不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出色地完成警卫任务,让上海市民自发地喊出了“好八连”的称号,向世界展示出人民子弟兵的昂扬斗志和崭新风貌。
1959年7月23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以8500字的篇幅刊登通讯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并配发社论。1961年,沈西蒙、漠雁、吕兴臣等以八连为原型创作了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
“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大会。图源:人民前线微信公众号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在上海隆重举行命名大会,授予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光荣称号。8月1日,毛泽东为“南京路上好八连”欣然写下《八连颂》,号召全国全军向“南京路上好八连”学习。
《八连颂》全诗128字: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这是毛主席唯一一次为一个连队写下诗篇。诗中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成为一代代八连战士的座右铭。
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海报。图源:央视新闻
1964年,根据话剧改编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在全国公映。八连事迹从此传遍大江南北,让上海人心目中的“好八连”,成了全国皆知的“霓虹灯下的哨兵”。
“好八连”精神传承在细节、创新、行动中!
八连为民服务队开展助民服务时的场景。(张宁峰 摄)图源:中国军网
在“好八连”每当新兵下连,都要先参观连史室,观看《霓虹灯下的哨兵》,接受一套八连传统故事集。每逢老兵退伍,都到为民服务点进行新老交接。走进连史纪念馆,迎面就是毛主席写下的《八连颂》。全诗128个字,随便哪个战士都能够倒背如流,因为每天晚点名,齐声背诵《八连颂》是连队的传统。
以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特质的“好八连”精神,反映的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折射的是革命军人光辉本色,集中体现的是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作为全军学习的楷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好八连”:精神传承在点滴细节中
《八连颂》。图源:军报记者微博
大学生许方勇从军校毕业后分到八连,全班战士做“丢手绢”游戏,几圈玩下来,手绢很脏,还撕破一个口子。游戏一结束,他就把手绢扔了。第二天,一名战士把这块手绢放到了他的床头,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方方正正,撕破处也已经补好了,手绢下面压着一张字条:“请收下连队的传统”。
如今,节约一滴水、一分钱、一度电、一粒米、一寸布,在八连被凝聚成一种岁月所不能磨损的精神,仍然流淌在战士的血脉里。食堂的墙壁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警句被悬挂在醒目位置;IC卡电话亭边,“长话短说,请珍惜分分秒秒”的提示语历历在目;电脑打印机旁,贴着“每人节约一张纸,希望小学的学生就多个练习本”的字条;洗漱间里,“水是生命之源”的字样就在水龙头上方……在驻地里,这样的提示语有20多条,连队的教育深入方方面面,不漏掉任何点滴细节。
■“好八连”:精神传承在创新发展中
连队“三件宝”之草鞋。图源:军报记者微博
连队“三件宝”之用旧报纸制作的信封。图源:军报记者微博
连队“三件宝”之针线包。图源:军报记者微博
走进 “好八连”驻地:连队里洗衣机、烘干机、电熨斗一应俱全,大屏幕平板电视、家庭影院、现代化的多功能健身房、拥有近50台计算机的电脑教室,每间宿舍都配有电视、战士们的食堂安装着空调……这还是勤俭节约持家,艰苦奋斗的“好八连”吗?
“艰苦奋斗不是为吃苦而吃苦,而是一个为过上好日子不断吃苦奋斗的过程。”在八连,创新才是最好的继承。
曾经,连队草鞋、自糊信封、针线包“三件宝”享誉全国。如今,草鞋、自糊信封早被请进连史室,取而代之的是装有各类文具的学习包和用来大量存储资料的电脑U盘。过去,想评先进,津贴费存款要不少于80%,这个八连执行多年的硬规定,发展成了现在的“五个一点”:日常消费花一点、文化学习用一点、孝敬父母寄一点、希望工程捐一点以及自己备用存一点。
“取消过时的、改进欠妥的、保留适用的”一直是八连几十年来不变的原则。艰苦奋斗精神正是顺应时代发展,摆脱了形式主义,才永远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
■“好八连”:精神传承在实际行动中
八连官兵为军民测量血压。图源:军报记者微博
每个月回两次南京路,是专属于八连官兵的特殊“党课”。每月10日、20日是八连的“为民服务日”。从1982年开始,每逢这两天,八连官兵都要来到南京路,为居民免费理发、补鞋、磨刀。艰苦朴素、为人民服务的传统与“三箱一包”的木工箱、补鞋箱、理发箱和针线包一起,在八连代代相传。战士们从传承数十年的三口箱子中,拿出更新换代的磨刀器、电推剪,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军队为人民”的誓言,帮百姓解决困难。
随着使命任务改变,八连不再在南京路上执勤,但他们的身影并没有从南京路上消失。转隶到第72集团军某旅后,八连驻地离南京路更远了。每个为民服务日,战士们都要在凌晨4点起床,坐1个小时的地铁赶到南京路。而常年生活在南京路附近弄堂中的人们,虽然也有很多搬离了南京路,但习惯了自年轻时与子弟兵许下的“约定”,也常常是在凌晨4点起床,从上海的各个角落赶到南京路“赴约”。
南京路步行街,就是八连战士最生动的课堂。站在为民服务站长长的队伍,在服务慕名而来的中外青年和故地重游的老人的同时,双方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让战士们对连队历史、对军队传统有了更为真切的感悟。八连官兵们都忘不了自己第一次在南京路上为民服务时的心灵震撼:“直面那种纯粹的军民鱼水情,没有人会不动容。”
近年来,八连官兵又把南京路上的为民服务活动拓展到上海的施工场地、企业厂房,为外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和弱势群体服务。
胡红根与八连官兵在一起。图源:军报记者微博
而在街头之外,还有更多的为民服务——从1976年起,八连官兵照顾身患小儿麻痹症的胡红根;从1983年起,八连官兵与南京东路街道云中居委孤老结对帮扶;从1992年起,八连官兵资助山东沂水县家境贫困的少年儿童完成学业……连队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正如胡红根所说:“过去我叫他们‘解放军叔叔’,现在他们叫我‘胡叔叔’‘胡伯伯’了!”但这些帮助从未中断。“好八连”爱民为民的光荣传统数十年如一日,“好八连”的精神一直在实际行动中接力传承。
转型“特战尖兵”将红色基因注入新质战斗力
八连官兵正在进行特战训练。(胡雪峰摄)图源:中国军网
2017年4月25日,八连从上海警备区整建制转隶到第72集团军某旅,成为一支全新的特种作战力量。
历史上,连队曾历经多次转隶、移防及任务调整,每次都实现华丽转身。就在由守备部队转为特战部队之前,八连还刚刚完成了步兵特战化训练的成功探索。但这次转型,让全连官兵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每个课目都是全新的,都需要从零起步。”
转隶之初,首次按照特种作战模式参与全旅训练考核,八连成绩平平。面对当时的转型阵痛,指导员王鸿绪说:“八连绝不做荣誉守成者。”
新军事训练大纲规定,部队每年野外驻训时间不少于4个月。而八连离开繁华大上海,从头跨越砺精兵,每年野外驻训时间长达8个月,深入偏远海岛、山地丘陵和南国丛林等陌生地域,在复杂环境中苦练特战本领。为加快特战骨干培养,八连超过四分之三的人被派到老牌特种部队、院校和集训队加钢淬火。留在连队的人则在3个不同地域同时开展伞降、潜水、城市反恐等训练。
“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伞降着陆。图源:中国军网
下士朱建平,是八连历史上第一个完成800米高空伞降的勇士。2017年6月,朱建平作为连队伞降训练“种子”赴兄弟部队受训,单是一本伞降教材,他就记了3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学成归来,朱建平的第一批学生是八连的党员骨干。这是人民军队的传统,也是八连自建连就立下的铁规矩:难啃的骨头党员先来,危险的课目党员先上。
2018年,即将满服役期的四级军士长彭勇,为了给连队积累深潜经验,冒着生命危险,成为全旅第一个下潜到深水区的士兵。集训结束后,彭勇把集训心得交给连队党支部,作为留给八连的礼物。
苦练打赢本领。(张宁峰) 摄 图源:中国军网
骨干带回一批又一批训练教案和心得,连队“支委示范班”引领实践,把八连的转型之路带向新高度。各支部委员采取“划片定责”的方式,制订时间表,连长和指导员全下沉到特战小队,担任小队长,带头研究特战训练。八连发起集体冲锋,每周组织一次考核,成绩张榜公示。
从“霓虹哨兵”向“特战尖兵”转型,八连的训练时长加码三分之一,增加许多新的险难科目,无一人叫苦叫累,反而训练热情更加激昂,只为苦练打赢本领,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八连连长吴兴虎说:“别人努力拼搏,我们必须努力拼命!八连人有个共识,如果转型路上掉了队,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
“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进行沙滩格斗。(胡雪峰摄)图源:中国军网
“瞄着第一练、盯着弱项补、看齐尖子追”,八连官兵借鉴国内外精锐特种部队训练模式,蹚开“精英式选拔、集训式强化、外培式提升、融合式培养”的人才培养路子,转型不到一年,连队所有官兵就基本掌握了战术手语、攀登、格斗、爆破等10多项特战技能,并在旅队取得年终考核第二名的好成绩。
不断推进实战化训练,加速特战化转型!近年来,八连向着具备陆海空多维空间作战能力的建设目标坚定前行,在全旅率先实现了“百分百取得特战等级、百分百完成伞降实跳、百分百完成万米泅渡”的目标,率先摸索出一套战术战法,多次在演训中模拟蓝军,成为全旅练兵的“磨刀石”。
八连荣获“最美奋斗者集体”称号。图源:人民前线微信公众号
“珍惜荣誉、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再创佳绩”,这条连训蕴藏着八连官兵始终把荣誉当动力的不变追求。因转型成绩突出,八连受到各级充分肯定,连续两年荣立集体二等功。2019年,八连被中央九部委联合表彰为“最美奋斗者”集体;2020年,获评陆军“四铁”先进单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荣誉和传统一直是“南京路上好八连”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从“霓虹哨兵”到“特战尖兵”,从为人民“坚守”到为人民“胜战”!改变的是体制编制,不变的是“为人民”这个精神核心。新一代八连官兵,将红色基因注入新质战斗力,为优良传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苦练特战本领,继续用胜利和打赢为人民保驾护航,他们将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上再创佳绩,为连旗增添新的光彩!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中国军网、央视新闻、解放军报、北京日报、人民前线微信公众号、东部战区微信公众号、军报记者微博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