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牵住管为战的“牛鼻子”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1:49
导读:提高作为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管理活动都要聚焦战斗力、服务战斗力、保障战斗力。意识决定行动。

  习主席强调,军队能不能打仗、打胜仗,科学管理起着关键作用。新时代新形势下,提升管理对战斗力的贡献率,应不断强化“管出战斗力”这一基本属性,把握好“战”的机理与“管”的规律的有机统一,切实找准管为战的工作重心,始终将管理工作聚焦战斗力、服务战斗力、保障战斗力,推动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跃上新高度。

  树立管为战理念。部队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升战斗力,必须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把有利于战斗力提高作为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管理活动都要聚焦战斗力、服务战斗力、保障战斗力。意识决定行动。牵住管为战的“牛鼻子”,一方面要转变管理观念,纠正管理就是把人管住,保证单位不出事故的错误认识,克服单纯管人管物的事务主义,摒弃“管为看、管为查”的形式主义,真正树立管为战的意识,做到仗怎么打、兵怎么练、武器怎么用,管理就怎么抓,把管理与教育、训练结合起来,纳入战斗力建设的全过程、全要素,使其渗透于战备、训练、后勤、行政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真正使管理成为提升战斗力的“助推器”。另一方面,要立起战斗力标准。检验和衡量管理工作成效,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克服“以事故定乾坤”的传统思维,坚决杜绝牺牲战斗力抓管理保安全的现象,解开官兵军事训练的“紧箍咒”,把是否有利于战斗力生成、是否有利于保障战斗力、是否有利于打胜仗作为衡量标准,大力纠治军事训练管理中训风、演风、考风不正的问题,营造严肃认真的问责氛围,坚决推动部队战斗力建设健康发展。

  提升管为战效益。管理为备战打仗服务的核心指向,要求必须把提升效益作为管理工作的目标追求,使管理工作成为高效聚合战斗力的强力抓手。推进科学决策。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各类管理智能决策辅助系统,推动管理决策向智能化、精确化、高效化转型。同时,建立各类管理专家人才库,遇到专业问题,多向专家学者征询意见和建议,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完善管理标准。标准是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没有标准化就没有部队管理现代化。无论是军事训练、后勤保障,还是装备管理、安全管理等,都应建立相应的标准数据库,把管理过程中的所有细节、环节尽可能标准化、规范化,以实现对管理资源的精确配置、管理行为的精确决策、管理要素的精确控制和精确协调。实行量化评估。通过现代科学手段,把管理目标进行量化,力求变“无形管理”为“有形管理”,把定性管理变为量化管理,把粗放管理变为精细管理,为衡量管理达标程度提供精确标尺,为综合评定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手段,为指导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缩短平战差距。平时管理是战时管理的基础,战时过硬的战斗作风,是靠平时严格管理养成得来的。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缺乏战争实践对管理模式的强制性塑造,一定程度上会带来日常管理的“和平化”、应急管理的“临机化”、战时管理的“滞后化”,部队平时管理要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为标准,推动管理模式由“平战分离”向“平战一体”转变,管理成效由安全稳定向“实战应用”转变。要严格按照条令条例管理部队,以培养军人一丝不苟、遵章守纪的好习惯和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好作风。同时,还要加强战场管理模拟演练,摸索战场管理的规律和特点,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动态转换的制度机制, 缩短平战管理差距,促进部队较短时间进入和较长时间保持战时状态。

  培养管为战人才。人才是管理的第一支撑,没有人才,管理工作就无从谈起。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使之成为部队科学高效管理、助推部队备战打仗能力快速生成提高的力量支撑。把好选配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方针,把是否善于识别问题、敢于正视问题、精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选配标准,真正把那些擅长管理、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选拔到管理岗位上,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好培养关。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应采取集中培训、难题会诊、示范观摩等形式,帮助他们掌握见微知著、见著知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通过参与部队工作实践、完成重大任务锻炼,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管理骨干队伍由数量规模型向能力素质型转变。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高水平管理能力靠的是日复一日的艰苦磨炼,靠的是一次次实践经验的积累。只有坚持“在事上练”,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培养出新时代高水平管理人才。把好保留关。抓人才就是抓战斗力,留人才就是留战斗力。营造“事业留人”的优良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系统性、融合性、全面性的评价系统;优化完善奖励机制、容错机制和追责问责机制,客观分析和理性看待安全事故的原因和安全管理的权责,努力保持管理骨干队伍的稳定性,对懂作战、精指挥、善管理、指技合一的人才要想办法保留下来,为战斗力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