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己百己千”的拼劲
激发“己百己千”的拼劲
■金 川
●青年官兵要想成长成才、有所作为,就要激发“己百己千”的拼劲
某基层连队在研究如何打好全面建设翻身仗时,新任指导员说了这样一番话:“要想光荣跨入先进行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每名同志都振奋精神、埋头苦干,拿出‘己百己千’的拼劲。”指导员的话,道出了争上游、创佳绩的关键所在。
古人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别人用一分努力去做一件事情,自己就要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如果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去做一件事情,自己就要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己百己千”作为成就事业和人生的重要方法。青年官兵要想成长成才、有所作为,就要激发“己百己千”的拼劲。
“己百己千”体现的不是一般的勤奋刻苦,而是竭尽己力、倾尽己能、笃行不怠。古往今来,凡事业有成之人,大都明白“天道酬勤”的道理,付出过“己百己千”的辛劳。为练强探雷针手感,杜富国每天至少练上万针,像绣花一样将草皮翻个底朝天,正是靠着这种“己百己千”的拼劲,他的探雷技术日渐精湛。“人生在勤,勤则不匮。”青年官兵要成才、成事,就须有“己百己千”的拼劲,做到勤不知倦、勤不言苦、勤且持久,才能在辛勤耕耘中收获丰硕成果。
“己百己千”彰显着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精气神。因为有股精气神,再苦再难也能充满斗志和激情,奋勇争先、不懈拼搏。1927年,刘伯承被派到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尽管刘伯承连俄文字母都不认识,但他并不气馁,说:“我的基础不如别人,但是,人家学一遍,我就学十遍;人家学十遍,我就学百遍,总是可以学会的”。凭着“己百己千”的勤勉和执着,刘伯承最终学有所成,回国后,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青年官兵要告别平庸、脱颖而出,就当有一股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精气神, 才能激发“己百己千”的拼劲,在发愤努力中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己百己千”是一种工作标准,更是一种价值追求。1956年,有出版社计划翻译出版《堂吉诃德》,便请来杨绛先生,编辑对她说,只需从英文版转译。但杨绛觉得转译不够原汁原味,当时已经48岁的她,毅然决定自学西班牙语以直译作品。那段时间里,杨绛从零开始,每天抱着字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学。就是在这种“己百己千”的自我加压中,杨绛经过4年苦学,终于掌握了西班牙语,翻译出令人称赞的译本。青年官兵要把“手中活”练成“必杀技”,就须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在“己百己千”的拼搏进取中,创造出一流业绩。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