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走阿里
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初上阿里,我对“苦”有了真切的体会:呼吸不畅之苦、夜不能寐之苦、食不甘味之苦、头痛欲裂之苦……一位“老西藏”风趣地说,这种状态叫“三个一样”:吃饭和不吃饭一样,睡觉和不睡觉一样,生病和不生病一样。大家开玩笑说:“在阿里,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缺氧。”
适应这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苦后,你会发现,不论身处什么岗位,不论面对多么恶劣的环境,都会不畏艰苦、不怕清苦、不辞辛苦。
阿里,离天很近,离家很远。阿里有句谚语:“这里的土地如此荒芜,而通往它的门径如此之高,以至于只有最亲密的朋友和最深刻的敌人才会来探望我们。”让人动容的是,面对很多难和险,官兵们风轻云淡地说“没事,习惯就好了”。这几年,各级逐年加大保障力度,建制氧站、气膜馆、高压氧舱、蔬菜工厂,协调生鲜超市上门服务……官兵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
康西瓦烈士陵园,是喀喇昆仑山的精神丰碑,安葬着1962年至2021年间,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112位烈士。他们不畏生死,牺牲后仍然背靠大山,以永远年轻的生命和无言的忠诚默默守护大好河山。康西瓦,我五次路过、四次瞻仰祭奠。每祭奠一次,心里就崇敬一次、感动一次,同时也自我拷问一次、灵魂净化一次。
追寻进藏先遣连的光辉足迹,走进战斗英雄罗光燮、王忠殿冲锋陷阵、抛洒热血的地方,在胜利山、党旗山、镌刻“大好河山、寸土不让”醒目字迹的河谷接受教育熏陶……山,庄严耸立;河,静静流淌;湖,恬静安详。凝视着英雄们曾经守护的这片河山,他们的面孔浮现在眼前:李狄三把最后一支盘尼西林留给其他战友,罗光燮拖动着残躯又一次滚向雷场,王忠殿双手死死抓住拉了火的爆破筒顶在敌人碉堡前,陈祥榕正在台灯下一笔一画地写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在生死考验面前,忠诚如山,岿然自不动;忠诚似水,纯净映苍穹。
阿里,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世界屋脊,更是边防官兵精神的高岗;阿里,不仅仅有高寒和缺氧,更孕育成长着忠诚与坚强。是他们,在血与火的考验面前,以血为墨做出忠诚答卷,以枪为笔标定稳固河山;是他们,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血洒疆场不畏死、命悬一线不偷生,才换得我们现在的岁月静好、山河无恙。
历史的车轮进入新时代,赓续传统、续写荣光的使命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这一代肩上,只有扛得起、扛得好、扛出彩,才能不负时代厚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