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英雄,辽北小城在行动
尊崇英雄,辽北小城在行动
——辽宁省开原市推动拥军优属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李卓晗 陈俊峰 宋 军
今年寒假,辽宁省开原市驻军部队官兵的10多名子女走进当地社区免费开办的“红色托管班”,在大学生志愿者的陪伴下温习功课、娱乐放松,度过了一个愉快、充实的假期。
这是辽宁省开原市军地协力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深入推动新时代优抚工作创新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当地政府推动服务保障体系从“有”到“优”,带动全社会形成尊崇军人、关心国防的浓厚氛围。
是承诺,更是行动
让老英雄感受全社会的温暖
开原籍老兵程显路1950年入伍,在朝鲜战场上曾荣立三等功。如今,步入耄耋之年的程显路越发感到力不从心,两个儿子过世后,他身边只剩下老伴和女儿,小儿子的生前好友一直照顾他们,把买药看病、菜地翻种等当成“分内事”,一做就是10多年。
如今,在街道工作人员的牵线下,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老兵程显路的行列。市民孙女士听说老人住的平房遇上连雨天会漏雨,就自掏腰包请人帮忙重修房顶。开原市红十字志愿者联合会派人到家里检修电路,更换电线,确保用电安全。
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今年元旦期间,开原街道武装部李登玉部长带领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与社区志愿者一道,踏着积雪来到程显路家中探望。一行人在送上节日祝福后就分头忙碌起来,有的到厨房帮忙收拾带来的米面等慰问品,有的拿起扫帚打扫院子,还有的陪老人拉起家常,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临走时,李登玉部长拉着老人的手,附在老人耳边大声叮咛:“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有困难告诉我们。您过得好,我们才放心!”
关爱老兵,对开原市党政机关来说是承诺,更是行动。走进开原街道办事处,一份数百字的《开原街道致辖区革命老兵承诺书》挂在墙上,郑重许下对老兵的承诺:每月组织党员志愿者、巡查员到老兵家中探访,了解老兵生活状况,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每季度为老兵上门体检一次,组织志愿者上门帮忙打扫卫生;逢年过节为老兵拍摄全家福……
不仅如此,开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唤醒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为老兵印制“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铭牌,慰问老兵遗属、编撰英雄事迹录、举办英雄故事宣讲会等,进一步凝聚关爱老兵的社会共识。
如今的开原市,每逢有老兵过生日,市里蛋糕店“聚利来”会送来生日蛋糕;逢年过节,市中心超市“大润发”免费为老兵提供慰问品,从端午节的粽子,到中秋节的月饼应有尽有,还有当地老字号“渊泉丰”送去的各式各样的糕点等……社会各界的牵挂和关心,让关爱老兵从承诺变成行动。
开原市是座英雄的城市,曾有数万人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老英雄为国家和人民赴汤蹈火,家乡党委政府不会忘记他们。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拥军优属工作力度,让老英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提起对老兵的关爱,开原市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谭会波态度鲜明。
是优待,更是责任
“最可爱的人”成“最幸福的人”
今年元旦前夕,刚办理随军手续不久的军嫂周楠、王琳等人,顺利通过网上报名、资格审查和笔试面试等,入职新城街道上班。军嫂工作得到妥善安排,他们的爱人在部队工作也更踏实了。
为满足随军家属“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心愿,开原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市人社局、市委编办等部门,为随军家属安置开辟绿色通道,并拿出部分事业编制专门用于未就业家属定向招录。3年来,全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率稳步提升,并且兼顾高学历人才和专业特长人才的对口安置,做到人事相宜、人尽其用。
“让现役的安心,退役的暖心”。近年来,开原市各级双拥部门主动作为,推动30余项军人军属权益保障政策落实落地,着力解决部队官兵转业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急难愁盼问题70余件。开原市政府确保政策、资金、服务“三到位”,妥善完成转业军官、退役士兵的就业安置工作。军人子女入学入托就近安排。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落实,让军人“最可爱的人”成了“最幸福的人”。
2023年6月,一块双拥街宣传标识牌,高高挂在开原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两侧,一时间沿街两旁数百家商户踊跃报名。有的商家列出“拥军惠军清单”,有的商家推出“拥军大礼包”,优惠服务涉及医疗、交通、旅游、餐饮、商贸、保险等多行业多领域。如今,拥军优属成了这条百年老街的“新名片”。今年,开原市先后确定26家企业为社会化拥军志愿单位,副市长吕颖亲自为辽宁兴东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授牌。“组织化+社会化”双轮驱动,让开原市的拥军优属实现从“政策性优待”向“社会性优待”转变。
点点星光,汇聚星河。如今,“双拥商店” “双拥银行”“双拥医院”在开原市内遍地开花,开原市在社会化拥军探索实践中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
是尊崇,更是传递
强军路上有开原兵
去年,开原街道副主任王金玲曾组织“抗美援朝老兵圆梦之旅”,她对发生在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的一幕幕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这个我用过,这个我也用过!”当志愿军老兵陈霖看到纪念馆中陈列的武器装备时,激动地向身边人讲起与这些装备并肩作战的日子。时光荏苒,年逾九十的老兵已经忘了很多事,却清晰记得这些“老伙计们”。
在当天的参观活动中,纪念馆的讲解员在得知眼前的老兵韩殿勉就是“炸不断的电话线”的主人公时,当即提议:“这段故事应该听老英雄给我们讲啊!”这个邀请得到参观群众的热烈鼓掌。大家里三层外三层地将几位老兵围住,静静地听完故事后,又争相与老兵们合影留念,场面热闹得像“追星”。
“要让广大的开原市民知道,英雄始终在我们身边。”在新建的开原街道红色记忆展厅内,志愿军英雄墙上展示了26位开原籍志愿军老兵的光荣事迹:参加大小战斗70余次,荣立一等功1人次、二等功1人次、三等功12人次,集体二等功1次,获得各类奖章45枚……如今,这个展厅已经成为开原市民心中的“功臣之家”,三年来累计接待参观者1.32万人次。展馆内鲜活的陈列品和亲历者讲述视频,让红色故事“活”了起来,走入群众心中。
“冲锋号,冲锋号,一声号令山呼海啸;冲锋号,冲锋号,敢与强敌过硬招……”去年10月底,伴着嘹亮的冲锋号和激昂的旋律,在8位抗美援朝老兵、10名退役军人代表以及群众的共同见证下,象征抗美援朝精神的雕塑——“冲锋号”在开原市人民公园广场落成。雕塑正面雕刻着健在的志愿军英雄信息,背面记录着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和回乡后故去的开原市籍志愿军官兵信息,前来瞻仰的市民和学生络绎不绝。这里“风景”与“红景”交相生辉,成为开原市的红色教育“打卡地”。
欢歌频传立功喜讯,荣光照耀群众心田。春节前夕,开原市军地联合组织“送喜报传军功”活动,由车队、中小学生乐队和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的送喜报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将23份立功喜报逐一送至立功受奖官兵家中,闻讯赶来的市民,站在道路两旁热烈鼓掌。自从《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办法》出台以来,一场场隆重的送喜报活动受到广泛关注,不仅让立功军人成为军民心中的“明星”,还为军人家属增添了一份荣光。
荣誉心连报国志,榜样传递正能量。近年来,开原市广大适龄青年,传承英雄之名,走进军营建功立业。他们中涌现出一等功荣立者3人、二等功荣立者36人、三等功荣立者600余人。今年,开原市举办“播军功事迹、贴功臣海报、讲从军经历”系列活动,将这些青春风采和先进事迹以海报和短视频等形式,张贴在街道、社区的爱国主义文化墙、景点宣传栏内,或在商场、广场等场所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吸引了无数群众驻足观看。如今,“强军路上有开原兵”声名远扬,走入市民群众当中,成为可亲可爱、可追可及的身边榜样,激发出更多热爱国防、崇军尚武的热情干劲。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