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拥军搭上数字快车
让拥军搭上数字快车
■姜玉坤
8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甘宁边区创造性开展双拥运动,得到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响应和积极推广,形成“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生动局面。
80多年后的今天,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新时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拥军工作带来了显著改变:便捷的数字平台使拥军信息能够快速、广泛传播;优抚政策的更新、军人的英勇事迹能在短时间内为大众所知,激发全民爱军热情……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让拥军工作搭上数字快车,是我们需要着重思考的一个课题。
借助大数据为拥军工作增添强劲动力。通过对海量数据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例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收集归纳辖区内退役军人相关信息,掌握他们的专业技能情况和就业需求,精准推送岗位或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促进供需双方的有效匹配;协同相关部门,共享医疗、公共卫生、民政等方面数据库,摸清军人家属信息底数,提供定制医疗保障服务等。
建立线上服务平台,为拥军工作提供便利。近年来,安徽省打造“皖美拥军码”数字化优待服务平台,江西省抚州市依托“优军码”打造“数字拥军联盟”,黑龙江省通过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为优抚对象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一系列举措,不仅令优抚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还让优抚工作人员从繁杂的报表“海洋”中解放出来,节省了时间精力,优化了资源配置。
然而,拥军工作顺利融入数字时代并非毫无阻碍,数字鸿沟就是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年长的退役军人或长期在偏远地区服役的军人,可能不熟悉智能手机线上操作流程。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教程,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
同时,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军人军属的个人信息关系重大,一旦泄露后果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严格的数据管理规范,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定期进行安全评估,确保数据安全。
此外,在推进数字化的进程中,不能忽视人文关怀。过度依赖线上平台,可能导致人情味的缺失,需要定期组织线下慰问活动,让军人和军属真切感受到温暖和尊崇。
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好数字技术,为军人军属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共绘新时代拥军工作的美好蓝图。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