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变身“新农人” 荒山种出“黄金果”
老兵变身“新农人” 荒山种出“黄金果”
■姚金波 黄秀文 陈雪儿
“今年有多少亩李子园需要帮忙采摘,跟我们说就成……”盛夏,正值李子采摘高峰期,贵州省兴仁市人武部工作人员来到马马崖镇阿藏村李子园采摘果实。看着干部职工和乡亲们拎篓挎篮、有说有笑,穿行在一片翠绿中,退役军人、兴仁“阿藏李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立胜脸上漾出笑容。
阿藏村紧邻北盘江,平均海拔1000米,低热湿润的河谷气候,非常适合李子种植。如今,阿藏村家家户户种上了李子树,李子种植成为当地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阿藏李子”也成了响当当的地方品牌。但在10年前,阿藏村山高坡陡谷深、水土流失严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荒山何以种出“黄金果”,这要从致富带头人王立胜的创业经历讲起。
1996年,王立胜应征入伍,2001年退役后,在外地务工积累创业经验。2012年返乡时,王立胜看着世居于此的乡亲们还过着穷日子,决定放弃外地的就业机会,在家门口创业。“我是农民的儿子,阿藏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是种粮食还是干养殖,我要和乡亲们一起闯出一条路来,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王立胜说。
5年的军营磨砺,让王立胜养成了说干就干、不怕困难的性格。他辗转多地走访调研,拜访农业专家,结合阿藏村土质气候等实际条件,引进种植果实核小、肉厚、口感脆甜的优质李子树。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担心会干砸。”种植行业风险大、周期长,为了减少损失,王立胜决定自己先蹚出一条路来,有效果了,再带着乡亲们一起干。
“经过3年的精心培育,第一批李子树亩产达到4000多斤,加之上市比其他品种早、价格优惠,很快销售一空。”王立胜介绍。看到收益可观,越来越多的乡亲们主动加入。王立胜牵头成立兴仁“阿藏李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10余个乡镇村民一同种植,“阿藏李子”种植规模扩大到1万余亩。
由于道路不通,运输成本高,村民们修路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但修路资金缺口大,光靠阿藏村村民自筹行不通。2023年6月,恰逢马马崖镇武装部部长刘雄在阿藏村开展征兵宣传,王立胜当即向刘雄反映了修路的事。随后,市人武部特事特办,协调专项资金用于修路。3个月后,随着道路建成,“阿藏李子”的运输难题得以解决。
针对阿藏村产业项目少、村民产业生产技术经验缺乏的实际,王立胜在政府和市人武部指导下,采取“公司+”利益联结方式与种植户建立紧密产销关系,通过优先务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近200户群众实现增收。
“今年李子园采收了2次,这是最后一次,预估还有3万多斤。收购商今天一早就把车开到李子园,等着装车,活多人少,幸亏人武部干部职工过来搭把手。”王立胜介绍,近年来,“阿藏李子”凭借优良品质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称号,深受顾客青睐。慕名而来的客商络绎不绝,为阿藏村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财富。“以前谁能想到靠李子致富!”忙着采摘李子的阿藏村村民胡祖会乐呵呵地说。
10多年来,在家乡父老乡亲的见证下,老兵王立胜变身“新农人”,带领大家种出“黄金果”,走上致富路。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