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56名应征青年,挺身而出守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0:28
导读: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 56名应征青年,挺身而出守家园 ■华 情 本报记者 郭冬明 特约记者 林小强 7月初,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遭遇连续性强降雨,水位猛涨,江洲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

  56名应征青年,挺身而出守家园

  ■华 情 本报记者 郭冬明 特约记者 林小强  

  7月初,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遭遇连续性强降雨,水位猛涨,江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一封倡议书,号召社会力量支援抗洪抢险。

  倡议书发出后,一批批今年下半年报名参军的应征青年主动向当地人武部提出申请,表达要去一线抗洪抢险的意愿。

  7月2日晚,由56名大学生应征青年组成的防汛队成立。上堤前,考虑到应征青年缺乏巡堤查险经验,柴桑区人武部专门组织民兵骨干向应征青年传授巡堤查险基本知识,并把他们分成7个小组,由2名基干民兵带队,每4小时轮换一次,接续巡查近20公里长的堤段。

  洪水过后,大堤上布满树枝树叶、生活垃圾等,给巡堤带来困难。应征青年们肩背手提各种工具和器材,走在满是碎石块、淤泥的巡堤路上,小心翼翼地查看着每一寸堤坝,略显稚嫩的面孔上写满认真。

  上个月刚完成征兵报名登记的应征青年周鑫是其中一员。

  在周鑫的记忆中,爷爷常给他讲述1998年那个惊心动魄的夏天——洪水如猛兽般肆虐,威胁着沿岸百姓的生命和家园,爷爷作为村民兵连的一员,和战友们并肩作战,在抗洪大堤上日夜坚守。他们的双手由于长时间搬运沙袋,磨出了一个个血泡,但依然咬牙坚持,筑起一道牢固堤坝,确保群众家园安然无恙。

  “爷爷当年能做到的,我也可以!”在外地工作的周鑫看到家乡受灾消息,主动给家乡人武部打电话请缨。

  周鑫大学期间所学专业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校期间,他考取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等系列技能证书,并凭借优异成绩拿到国家奖学金。

  抗洪大堤上,周鑫充分运用专业技能,操控无人机进行汛情监测,及时上报险情画面,提高险情处置效率。

  7月3日,江新洲大堤水位逼近峰值,当地指挥部决定加固堤坝。

  “考虑到他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身体可能承受不了加固围堰这种任务,我们原本安排了一些相对较轻的工作。”柴桑区人武部领导说,但应征青年们拒绝被“照顾”,一个个穿好救生衣,一头扎进了加固围堰的队伍。

  堤岸被雨水泡得松软,每走一步都不轻松。在泥泞的堤岸上,应征青年熊棋和同伴们扛起沉重的沙袋,艰难前行。

  “这点伤不算什么,不能因为我拖慢了进度。”一次搬运沙袋过程中,熊棋不小心滑倒,腿部受伤。简单包扎后,他又继续投入战斗……

  应征青年石友贸从小在江洲镇长大,这次加固堤坝,没想到遇见了哥哥。他的哥哥石友为是一名现役军人,前段时间探亲休假回家,听到家乡需要抗洪抢险力量支援的消息,也主动报名。在现场,石友为跳入水中打桩,石友贸负责传沙袋,两人配合默契。

  “哥哥速度比我快很多,我的身体素质距离合格一兵还有差距。”石友贸说,他要以哥哥为榜样,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争取早日走入军营。

  7月6日,长江九江站水位开始缓退,但由于堤岸长期被水浸泡和冲刷,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险情,应征青年们丝毫没有放松警惕,继续巡堤防险。

  “你们真是好样的,参军后一定会是个好兵!”看着这群年轻的后生们装沙子、铺设防浪布、巡堤防险,一刻不停歇,附近村民们自发送来水、食物等,并不停称赞。

  “抗洪是一场战斗,这次参与让我体会到了当兵的感觉。”应征青年纷纷表示,他们在抗洪一线,是为了用实际行动兑现应征报名时立下的保家卫国誓言。在军营挥洒青春热血,他们,准备好了!

  上图:应征青年在江新洲堤坝铺设防浪布。吴 杨摄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