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无人化作战模式刍议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0:17
导读: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全面运用,对战争形态、作战样式产生巨大冲击。在人的宏观指挥控制下,智能机器能够根据战场态势、目标任务、敌情我情等动态变化,自主判定目标、选择方

  ■张 震  邹 力

  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全面运用,对战争形态、作战样式产生巨大冲击。在人的宏观指挥控制下,智能机器能够根据战场态势、目标任务、敌情我情等动态变化,自主判定目标、选择方案、执行命令,无人化作战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流。

  单机自适应作战。未来作战,智能机器凭借其类人思考性以及自主成长性,具备无人自适应能力,其功能水平超越原有的自动化和自主化,向智能化迈进。在自动化和自主化武器装备原有探测距离、反应速度和打击精度的基础上,智能平台通过机器学习实现类人学习成长,形成类人理解和认知能力。随着战场实战经验的不断积累,单个机器将通过不断的学习改进、整合优化、总结经验,形成强大的无人自适应能力,可以更加出色地完成作战任务。

  多机分布式作战。未来作战,人脑同时控制多个平台行动较难实现,平台需要拥有适当行动自主权,才能满足智能化体系对抗需求。分布式作战将自主控制权分散到多个小型作战平台,通过自主协同技术形成合力,既可降低受攻击的风险,又不影响整体作战效能。平台间可根据战场态势实现对目标的自主识别、持续跟踪和精确打击,以内置协同规则,让处于不同区域的平台根据态势变化和任务转换,自动分配任务、自由切换角色、自主形成决策,将分散的多元效能集中释放,以“态势共享—同步协作—聚焦释能”为链路实现多机分布式作战。

  机群整体性作战。未来作战,大量智能机器充斥陆、海、空、天各领域战场,机器间群体协同联动,促进无人化集群作战能力形成。机器的数量庞大、种类繁杂、体系众多,完全依靠人操作无法高效协同作战,应通过战场态势信息共享,实现各机器平台随机自组织协同。为确保作战体系中异构机器间的互联、互动和互理解,通常规定统一的作战规则进行标准化处理,机器间根据战场态势灵活调整协同动作,有效避免互扰或冲突的发生。同时,建立统一的时间标准,为不同领域的机器作战行动统一时间,优化机器的群体协作能力。

  人机协同性作战。未来作战,人类与机器的不同特点为人机协作预留衔接点,人类擅长高层决策、总体规划等灵活性强的工作,机器则适合海量数据信息处理、计算和管理等单一性事务,合理进行人机分工,可使人与机器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人机协同性作战效率。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人类依托接口技术让机器理解人的语言、明白人的动作与表情、领悟人的意图,同时机器又用直观的方式呈现计算过程和结果,人类与机器实现互相理解。基于人机协同技术,以机器自主行动为目标,以决策优势为核心,采取“人在回路中”“人在回路上”“人在回路外”三种方式,实现精确决策、高效行动。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上一篇:提升指挥员战场领悟力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