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他在这里和我并肩战斗,我感觉心里格外
携手风雨中
■解放军报记者 安普忠 彭冰洁 王德赛
邹甜(左)与杨忠晟(右)为团洲垸堤防一线运送油料。朱林摄
汽车轰鸣,尘土漫天。7月11日,虽然决口成功封堵合龙,但团洲垸洞庭湖堤防一线仍旧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巡堤查险、清基除障、抽水排涝……长长的钱团间堤上,随处可见人们忙碌的身影。
我们在大堤上遇到邹甜时,她正跨步迈下冲锋舟。这位来自华容县的民兵,上午已经往返送油料七八趟,脸颊晒得通红,汗水顺着两鬓不断滑落。“垸内排涝非常紧要,抽水设备一刻也不能停。”她一边说话,一边和一位等在岸边的消防员一起,把一桶桶油料搬到大堤上的排涝车旁。离开前,她轻轻挽了一下那位消防员的手臂,两人相视一笑。
发动机再次启动,冲锋舟在水中劈波斩浪,邹甜这才告诉我们:“那是我爱人,杨忠晟。”
改革转制前,杨忠晟是一名武警消防战士,邹甜是消防队的一名聘用工作人员。虽然消防队离家仅有2公里,但杨忠晟因为任务繁重,回家机会并不多。邹甜转到人武部工作后,作为民兵连骨干参与日常管理、训练,平时也很忙碌。
“有时一个月难见一面,但我们互相理解、支持彼此的工作。”提到丈夫,邹甜总会不自觉地扬起嘴角。
7月5日下午,因洞庭湖堤防一线发生决口险情,咆哮而来的洪水淹没了邹甜的家乡——团洲垸。她的父母、孩子和5000多位父老乡亲一起被紧急转移。接到出动命令,邹甜跟父母、孩子匆匆告别,便带着紧急筹备的物资赶赴抗洪前线。
当时,通向堤坝的道路只有一条,抗洪队伍的车辆一直延伸到离大堤很远的地方。内心焦急的邹甜忍不住下车打探前方灾情,却在无意中瞥见一抹熟悉的背影。
“前两天打电话,他还在东山镇支援抗洪,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团洲垸?”邹甜心中疑惑,可那背影分明是丈夫杨忠晟。她快步上前,拍拍那人的肩膀。杨忠晟一扭头,夫妻俩四目相对,百感交集。
此前,杨忠晟去执行任务,已有很长时间没回家。团洲垸突发决口险情,两人几乎同时接到了抢险救援命令,都没来得及告诉对方,没想到在大堤上相遇。
抢险救援任务在前,时间就是生命。杨忠晟轻轻搂了一下邹甜的肩,两人没说几句话,就默契地回到各自战位。
此时,洪水淹没了垸内大片农田和房屋,只留下一个个屋顶露在水面上。杨忠晟是消防队的资深操舟手;从小在团洲垸长大的邹甜则主动请缨,成为民兵队伍的向导。两支队伍驾驶冲锋舟分头搜救被困群众,一干就是一整晚。
第二天上午,邹甜和两位战友驾驶冲锋舟出发不久,发动机便出现了故障。洪水中手机信号微弱,他们只发出了一条求助信息。
炎炎烈日下,只有一望无际的洪水,四周温度已高达40℃。连续奔波搜救的疲倦感袭来,邹甜感觉又累又渴、头晕目眩……
“早上明明看到他们进了洪区,怎么一直没回来?”此时,杨忠晟正向大家打听妻子的下落。
“邹甜三人被困在洪水中心了。”得知妻子被困、前方正在搜救,向领导报告后,杨忠晟立刻跳上船:“我熟悉路,咱们分头找!”
洪水漫溢、障碍物众多,想要搜寻定位一艘小船的位置,实属不易。杨忠晟眼都不敢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
连续搜寻一个半小时后,杨忠晟终于看到一艘小船正孤零零地漂浮在洪水之中。
看到救援的船只,邹甜和战友连忙挥舞双手、大声呼救。两船靠近,她一眼就认出了操舟手正是丈夫杨忠晟,瞬间红了眼眶。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转移到救援船上后,邹甜问杨忠晟。
杨忠晟解释道,早上两人各自带船离开宿营地,几乎是擦肩而过,忙碌中的邹甜没有留意。当他发现妻子没有按正常时间返回,便立刻询问情况并赶来救援。
路上,两人终于有机会坐下来好好说话。“你再不来,我都快渴死了!”在丈夫面前,一直紧绷神经的邹甜终于放松下来。她告诉杨忠晟,自己忙了一整夜后,抽空给父母打了个电话。他们已被妥善安置,只是母亲和两个孩子都发着高烧。说着说着,邹甜的眼泪流下来。杨忠晟心里有些酸涩,他眉头紧锁,低声安慰着邹甜。
回程路短,冲锋舟很快到岸。分别在即,夫妻俩不约而同地握紧对方的手:“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对视过后,两人又投入工作。
“今天,是我们在大堤上第三次见面。”回想起刚刚的见面,邹甜的脸上泛起淡淡的笑意,“知道他在这里和我并肩战斗,我感觉心里格外踏实。”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水面上,远处炊烟袅袅、白鹭成群。随着水位下降,洞庭湖已逐渐重现一些往日如诗如画的风光。这是邹甜的家乡,也是夫妻俩并肩奋战的地方。
一方水土,寄托着团洲垸群众重返家园的期待,也汇聚起团结一心、抗击洪水的力量。
“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回家。”望着那些仍然浸没在洪水中的农田和房屋,邹甜的语气格外坚定。船只靠岸,大堤上人头攒动,民兵们正忙着新一轮物资搬运。她快步下船,很快融入其中……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