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指导员有一把开"心"的钥匙,多难解"疙
指导员有把开“心”的钥匙
——第76集团军某旅一名干部的带兵故事
■马 頔
连队的主体是士兵,士兵无非是老兵和新兵。老兵是新兵学习赶超的榜样,但有时候老兵也会闹情绪。前一阵,第76集团军某旅某连老兵柳刚就有些急躁。
“申请递上去好几天了,怎么还没有回音?”因家属来队探亲手续审批慢,他推开连部大门,言语中有些怨气。
指导员易境均刚到该连任职不久,对连队情况还不太熟悉。面对柳刚的抱怨,他示意这名老兵先坐下来。
“你先别着急,我马上咨询机关部门,问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见指导员态度真诚、语气平和,柳刚的心情平复了不少。
打完几个电话,易境均弄清了缘由。原来,前段时间,机关各部门忙于筹备某项重大任务,对相对不急的工作便采取每周集中审批的方式展开,导致办理周期比平时略有延长。
“你放心吧,机关部门将于本周三进行集中审批,你可以让家属做好来队准备。”听了易境均的一番解释,柳刚脸上露出了笑容。走出连部没几步,他又折返回来:“指导员,刚才我情绪有些激动,请您谅解!”
易境均的耐心和宽容,给柳刚留下了深刻印象。从那以后,听到战友对连队工作有什么意见、个人有什么好的建议等,柳刚都会及时向易境均反馈。遇到棘手难题,他还经常与干部骨干一起,围绕解决问题出谋划策。
几天后,柳刚家属带着孩子来队探亲。一天晚饭前,孩子突发疾病。考虑到连队当晚要组织夜训,柳刚给家属打了去医院的车,便立即返回连队参加训练。了解情况后,易境均责备他:“怎么不陪孩子去医院?”柳刚坚定地说,夜训课目很关键,况且下连新兵还需要老兵帮带,自己作为专业骨干,关键时刻更要立起好样子。
柳刚的变化,让易境均感触颇深。他说,带兵人要做到尊重官兵,就要学会包容和接纳,包容年轻战士的毛躁和冲动,接纳他们的意见甚至埋怨,然后与他们真诚相处,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谈及新兵的教育管理,易境均说,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是最好的参照,对待刚入伍的新兵,要多给予关心关注,善于用理想激发他们的奋进动力,引导他们为梦想努力奋斗。
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新兵马佳森,多才多艺,聪明机灵,下连后却为体能基础薄弱而烦恼。
连队组织五公里跑训练,马佳森因“耍小聪明”抄近道受到批评,情绪有些低落。一天晚饭后,易境均特意站在连队门口等他。在与马佳森一番谈心后,易境均和他说:“过一阵子旅里计划组织文艺汇演,你形象气质好,语言表达能力强,连队考虑推荐你参加。”
听了指导员的话,马佳森先是一愣,紧接着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从指导员温和的目光里,我看到了信任和期待!”马佳森说,自己在训练中拖了后腿,指导员不仅没有对他另眼相看,反而鼓励他发挥特长为连队争光,这让他既意外又感动。那一瞬间,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决不辜负指导员的这份期待。
一份期待,催人奋进;一份信任,给人力量。
一次装备换季保养结束后,营里让各连选派一名代表参加经验交流会,马佳森找到连队干部毛遂自荐。登上讲台,马佳森逻辑清晰、谈吐大方,精彩的发言赢得热烈掌声,受到营领导点名表扬。
部队到高原驻训时,马佳森主动担负起连队文化宣传工作,自编自导的情景剧成为丰富官兵课余生活的“精神大餐”。驻训期间,他还经常到炊事班帮厨,与战友一起制作创意新奇的糕点、果盘,为官兵餐桌带来不少惊喜。
在指导员的鼓励下,马佳森工作劲头越来越足,被评为“进步之星”。细心的易境均把他的成长故事“搬”上教育课堂,激励更多新兵立足岗位成长成才。
“带兵是一门学问,谈心交心更是一门学问。”谈及带兵体会,易境均深有感触地说,新时代战士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带兵人不仅要关心关爱他们,更要善于学习掌握科学方法,帮助他们在军营大家庭里健康成长、实现梦想。
“他有一把开‘心’的钥匙,无论碰到多么难解的‘疙瘩’,都能帮官兵化解消除。”近日,上级组织“三会一好”政治教员比武,易境均再次夺魁。看到他的精彩表现,听了他的带兵故事,现场一名评委如是说。
(插图:方 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