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山巅上的“北远”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21:50
导读:1个台站3个兵,祖国西南边陲的山顶,就是他们的“家”。山上,满目焦黄,稀薄的土层下都是风化岩。土少,蓄不住水,植被也难扎根。直到战士们重新进驻,山头上的绿才一点点多了

   1个台站3个兵,祖国西南边陲的山顶,就是他们的“家”。

  山上,满目焦黄,稀薄的土层下都是风化岩。土少,蓄不住水,植被也难扎根。直到战士们重新进驻,山头上的绿才一点点多了起来,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这个台站,隶属南部战区空军某部,官兵习惯称它“北远”。

  站点距主营区约10公里。平时骑电动车走一趟,单程得40多分钟。附近还有一座机场。改建前,这个台站已停用40余年。新机场建成,在距离原址数百米的地方建起新台站,才又有了官兵驻守。

  站长苏志斌,是首批进驻新台站的“元老”。台站脚下的山,其实不算高,有海拔2000多米。绵延的山峦之间,远远望去,只有这样一所孤零零的营房。

  这里常年守着3个兵。孤寂是“北远”守站兵生活的日常。有的人服役期满,就选择退伍;有的人受不住孤独,申请换去其他台站……无论他们怎么选择,站长苏志斌都表示能理解,他说,没有人能长久抵御孤独。

  “每天一睁眼就是我们仨人,大家都喜欢往连队跑,回去打打球,找找人气。”自新台站建成使用,苏志斌已在这里守了6年。工作不忙时,他会主动和连队请假,让年轻人多往连里“跑跑”。

  夜幕降临,苏志斌习惯坐在大门口眺望。台站三面环山,唯有这个地方,能将万家灯火尽收眼底。有时这样静静地坐着,他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封闭久了,人就会变得沉默。与寂寞相处、与孤独和解——是守在这里的兵必须具备的“素质”。

  和苏志斌不同,今年25岁的战士覃子镔,喜欢仰望星空。“每次看星星都会想家。”覃子镔说,他每天仰望的并非只是星空,还有远方家人。

  台站的生活单调又忙碌。在这个远离营区的山头上,“大到守好头顶的天,小到动手做饭填饱肚子,全要靠自己。”

  下士王晶是“北远”最年轻的兵,去年底刚从连队来到这里。走进山巅台站,他感受到明显的差异,“啥都得自己干。在这儿当兵没点担当精神可不成,大小事都得自己扛着。”

  王晶说,有次站里突然断电,四下里漆黑一团,他还没反应过来,班长早就冲了出去,几分钟后油机就恢复运行,轰隆隆响了起来。“宿舍里摸黑不算啥,耽误了部队战备训练,我们可就成了‘历史罪人’。”转述着班长当时的话,王晶的语气中透着一种钦佩。

  别看台站小,地位很重要。战机起起落落,离不开台站指引。这里生活久了,飞机的“吵闹”也听得亲切。

  守在“北远”,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苏志斌如数家珍,“从东大门到西墙根,65步;从南围墙走到北围墙,73步……”

  如今上山重修了水泥路,台站有了球场、菜地、花池、果林。“地无三尺平”成了历史,风化岩被铺盖泥土、施上农家肥,树木、蔬菜开始在这里扎根。

  点滴变化,尽数出自守站兵之手。大家还新建了一个升旗台。

  站在楼上俯瞰,旗杆左侧是一幅宣传画,醒目地写着:“中国梦,强军梦。”右侧是一幅中国地图,与之紧紧相伴的便是入伍誓词。

  无论酷暑,不管风雨,五星红旗都会在这里升起。

  在守站兵心里,台站是他们的家,也是他们的战位。他们日夜守护的地方,是山、是天空,是远方的亲人,更是心中的祖国。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上一篇:边关爱情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