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割除毒瘤 清除毒源 肃清流毒
■陆言洲 樊煜锋
“必须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以党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习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论述,释放出了反腐败斗争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尺度不松的坚定意志。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治疗毒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动手术割除。腐败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毒瘤不除,危及生命。反腐败斗争输不起也决不能输,必须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勇气、“利剑高悬、除恶务尽”的雷霆手段,坚决彻底地祛除毒瘤。
万物皆有源。割除毒瘤从来不是一割了之,而要进一步清除病原体,防止扩散转移、再次发作。腐败毒瘤割除之后,病灶仍在,毒素仍存。斩草必须除根。如不及时挖净病根毒源,就可能养痈遗患;如不继续肃清流毒影响,就可能病灶复发。为什么一些地方腐败问题久治不愈、反反复复?就是因为毒源没找准、没根除,流毒没肃清、没见底,导致树倒根存、隐形变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腐败问题积习甚深,破“冰”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是一套“组合拳”,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拔出“萝卜”势必带出泥,只有“打虎”“拍蝇”“猎狐”齐头并进、层层推进,平山头、破圈子、铲码头,拔烂树、治病树、净土壤,反腐败斗争才能深入持久、事半功倍。
“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腐败现象就不会根除”。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始终坚持“割、清、肃”多措并举,追根溯源、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诊疗,真正让那些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直至不犯,让一些滋生的新问题难以蔓延,坚决把增量遏制住、把存量清除掉,我们就一定能够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同时发力 同向发力 综合发力
■杨广超 马国浩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须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习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一体推进“三不腐”,这是对腐败发生机理、管党治党规律的深刻洞察,也是新征程上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的科学指引。
“盘根错节密如网,枝条纵横僻日月。”贪腐行为的发生成因复杂,既有监督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也有私欲作祟、侥幸心理的因素,还有政治生态、社会风气和历史文化的影响。这就决定了治理腐败不能指望一招制胜、一劳永逸,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同时、同向、综合发力,一体推进“三不腐”,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者密不可分,不是三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三个环节的割裂,而是相互融合、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不敢腐是前提,解决的是腐败成本问题;不能腐是关键,解决的是腐败机会问题;不想腐是根本,解决的是腐败动机问题。“三不腐”相依相制、相互促进,强化统筹联动、注重协同高效,方能形成强大合力和整体效应。
十年磨一剑。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效,关键是将三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不敢腐的震慑持续强化,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不断构筑。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全面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仍然要一体推进“三不腐”,有效铲除腐败现象的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
有道是:“正风反腐永远没有‘潮落’时,只能‘一浪赶一浪’。”反腐利剑再出鞘,清风正气满乾坤。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坚持不懈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