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观察哨丨“小太阳”:暖到官兵心坎上
新时代十年,边防变化日新月异。路通了,灯亮了,哨楼更暖,信号更广……在被风雪阻隔的山的这边,在靠近祖国边防线的偏僻之地,昔日的雪海孤哨如今换了新颜。正如一位边防战士所说:“所谓遥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地理上的,一种是心理上的;地理上的遥远与寒冷难以改变,但恰恰也是因为这种远与寒,让我们更容易感受到时代的变迁,感觉到春天的温暖。”
边关不远,雪山不寒。边防官兵的“心”,永远与祖国的发展同频共振。挺立在风雪哨位上,他们身后的万家灯火与头顶的星光渐渐融为一体,化为一片璀璨。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雪域高原哨所,感受这个冬天的别样的温暖。
肖观察哨丨“小太阳”:暖到官兵心坎上

哨所战士维护保养新型太阳能供暖系统。
大雪初霁,西藏军区肖观察哨官兵有的刚刚巡逻归来。利用饭前时间,中士殷思远走进室内训练场,在跑步机上开始锻炼,不一会儿额头上就溢出了汗珠。他干脆把外套一脱,穿着体能训练长袖衫继续奔跑。
电话铃声响起,镜头那边,母亲的面容和蔼可亲。见儿子穿得单薄,殷妈妈关切地问:“哨所冷不冷?运动之后要当心,别感冒着凉。”
“冬天哨所屋里很暖和。”殷思远边说边调整手机摄像头,给母亲展示上级新配发的壁挂式电暖炉。
观察哨位于海拔4200多米的山口上,长年风雪肆虐。建哨之初,老一代守哨人艰苦创业。1995年冬天,时任连长杨子进带领7名官兵背运物资,遭遇暴风雪,战士崔伟、隆元友、钱宇滑落山谷,身躯化作皑皑雪山。
戍边12载,二级上士贺新对哨所昔日的苦寒记忆犹新:每逢11月至翌年5月,哨所天寒地冻、呵气成冰,夜晚盖上3床被子,也觉得冷。
2020年夏天,上级派工作组到哨所勘察。几番考证后,决定采用新型太阳能供暖系统为官兵冬季供暖。
有了“小太阳”,哨所房间冬天温暖得像春天。历时3个月工程建设,当年大雪封山前,新型太阳能供暖系统正式落户哨所,两个60立方米的蓄水罐轻松满足全连供暖洗澡,官兵形容道:“供暖系统装了定位仪,如同‘向日葵’,可自动跟踪太阳方位,最大限度地吸收光能;遇雨雪天气,还能自动翻转,避免积雪结冰。”
前不久,党的二十大代表、团政委何正海来到哨所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讨论交流环节,官兵们结合强军十年变化畅所欲言。“新型巡逻服不仅防水,还轻便保暖能吸汗”“供暖系统节能环保,能为哨所提供全时服务”“‘科技+’跑出保障加速度,守哨官兵暖到心坎上”……
哨长田间谈起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今年年初哨所遭遇罕见暴风雪,深夜,积雪压断了电话线。“越是恶劣天气越容易出特情,与上级的通信联络一刻也不能断!”田哨长带着中士陆意、李陕云立即出门检修。风雪太大,他们只能沿着电话线一点点匍匐前进。修复断点“爬”回哨所后,他们的衣服裤子已经上冻,作战靴根本脱不下来。“幸亏哨所里很温暖,战友们迅速为我们做保温处理,才避免了冻伤的发生。”
“冬天上哨,战士们最关注的就是保暖与供氧。”接着哨长的话,殷思远如数家珍说起哨所变化,观察哨虽小,却配齐了罐装氧、便携式吸氧仪等,不但巡逻执勤时可以随时补氧,巡逻归来也可以舒舒服服地吸上一会儿氧气,既缓解疲劳,更养精蓄锐。这些年,哨所再也没有官兵患过肺水肿等急性高原病。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