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军营民谣《我的老班长》唱作者:士兵是我心中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13:24
导读:还在全军各类比赛中获奖。 新一轮军改之后,我选择留在西部战区陆军,既当编剧又当演员,尽管身体已不如从前,但每次去高原边防慰问演出,我都身先士卒,因为在我心中士兵是

  士兵是我心中的天

  ■小 曾

  我1989年3月第一次入伍,1991年底退伍回乡。刚回家的那段日子,是我一生中最为痛苦的时光。每天,我都忍不住回想军营里的点点滴滴。

  1994年,我考入江西教育学院。学校的生活虽然不如部队那样有规律,但也算过得充实。学习之余,我仍会一个人呆呆地坐着想部队、想战友。一天,同学拿了一叠信过来,老远就喊:“曾德洪,你部队的战友又来信啦。”

  “老班长,你现在过得怎么样”“老班长,你还会不会想起我们”……看完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火热的军营生活又浮现在眼前。我抱着那把从部队带回来的“红棉”吉他,自然而然地唱出了第一句:“我的老班长,你现在过得怎么样;我的老班长,你还会不会想起我……”

  我边唱边流泪,一个小时后,这首至今依然在军营内外广为传唱的《我的老班长》诞生了。我压根儿也没想到,就是这首歌,使我的命运再次得到改变。

  1995年,在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制作人吴颂今的策划包装下,“军营民谣”第一盘专辑《我的老班长》,一问世便风靡全国。之后的岁月里,虽然演艺事业风风火火,但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曾经的军营,无时无刻不想重回部队这个魂牵梦绕的家。

  为圆重穿军装的梦想,我始终坚持写军歌唱军歌,始终穿着没有军衔的迷彩服站在舞台上。这期间,我上高原、下海岛、到边防,无偿为部队官兵演唱600多场,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演唱3场。

  “只要部队觉得我还有用,能给我一个小小的舞台,我愿把这一生献给军营。”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让我等了一年又一年。

  苍天不负有心人!2009年5月22日,原成都军区政治部的一纸命令,把我特招到原战旗文工团。

  接到这个消息,离开军营18年一直没有睡过好觉的我,竟一觉睡到天明,就像刚从远方疲惫归来的游子,心一下子放松了。醒来后,我流着泪给母亲发去一条短信:妈妈,孩儿回部队了……

  二次入伍这十几年,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走过川藏线、青藏线上的每一个兵站,到过云南、西藏阿里地区以及新疆阿勒泰的几乎所有边防连队,到过岗巴营、班公湖、乃堆拉、无名湖、墨脱等边防连队和哨所,行程北至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南到海南省三沙市。用士兵语言写士兵的生活和情感,是我对那些常年驻守在边海防一线官兵的最好回报。只有坚持尽心竭力为他们创演,才能对得起军队文艺工作者的称谓。近年来,我陆续创作《当个英雄》《军人的名字是第一》《高原兵歌》等一批新军营民谣歌曲,不仅在官兵中引起共鸣,还在全军各类比赛中获奖。

  新一轮军改之后,我选择留在西部战区陆军,既当编剧又当演员,尽管身体已不如从前,但每次去高原边防慰问演出,我都身先士卒,因为在我心中士兵是我永远的天。

  从创作《我的老班长》算起,军营民谣至今已经走过28个年头。每当看到大家听到“小曾”两个字露出的那种兴奋,我就在想,“小曾”这个名字已经不再属于我自己,她代表着战士心中的一种情怀,代表着他们对部队文艺工作者的认可和肯定,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期望。今后,我将继续用最真挚的情怀、最火热的激情去书写官兵、歌颂官兵、服务官兵,在艺术之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强军梦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谭 燕、本报记者 卢 军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