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问天之路越走越远
中国问天之路越走越远
■张 艳 解放军报记者 王凌硕
仰望天空,你,看到了什么?
白色尾迹,横贯天空,火箭托举着又一颗“星星”飞向遥远的宇宙。
回眸即将过去的2022年,中国航天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一年。在酒泉、在文昌、在西昌……火箭一次次腾空而起,将一颗颗“星星”送入太空。其中,最亮眼的莫过于中国空间站。
11月29日,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送往中国空间站。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后续,中国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发展阶段。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也是中国空间站的决战决胜之年。这一年,中国载人航天完成了2次货运飞船、2次神舟飞船、2次实验舱在内的6次重大发射任务,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如期完成。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展现了中国载人航天30年发展的厚重积淀与强大实力,跑出了新时代中国航天发展的加速度。
2022年,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力箭”出鞘、“夸父”探日、捷龙首飞……这一年,全年航天发射次数超过60次,再创历史新纪录。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星”闪耀苍穹。
2月27日,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将22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最高纪录。与传统的单星发射相比,“一箭多星”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火箭运载能力,提高发射效率,降低发射成本。3月29日,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首飞圆满成功,突破了我国现有常规中型火箭最大运载能力。7月27日,我国迄今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在运载能力、入轨精度、设计可靠性、性价比等方面迈入世界固体运载火箭领域先进行列。
在2022年中国航天大会上,龙乐豪院士表示,我国重型运载火箭正在研制之中,它的箭体直径达到10米级,高度110米左右,低轨道的运载能力有望达到150吨以上,地月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50吨以上,这将是未来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回眸2022,中国航天人用拼搏和汗水搭起飞天之梯,不断刷新“中国高度”,不断创造“中国奇迹”;展望2023,中国航天将踔厉奋发,持续走在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上,继续向航天强国不断迈进;放眼未来,中国愿与世界一起共同探索宇宙奥秘,推动航天技术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