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某部通信营“10分钟教育”受到官兵热烈欢迎
10分钟照样上好一堂课
■陆帅丞 张 磊
“开展一次思想政治教育少说也要半个小时吧,你10分钟能讲什么?”
“不要小瞧这10分钟,照样能上好教育课。”
随着空军某部通信营“10分钟教育”的推开,关于10分钟能否上好一堂课的争论就在该部上演了。
“10分钟教育”是该通信营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创新推出的模式方法。它的诞生,源自教导员贺志明一次授课比赛失利后,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思。
去年,该部组织了一次政治教员授课比赛。在贺志明上台时,现场设备出现故障,无法播放课件,于是他只能凭着一张嘴,讲完整堂课,但整体效果很不理想。
“没有了课件辅助,我们就不能讲好一堂课吗?”事后,贺志明认真反思失败原因,他认为主要是自己习惯了照着课件念,导致授课内容记得不牢。“作为基层政治教员,还是要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夯实知识储备,才能摆脱传统路径依赖。”
然而,当贺志明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并将授课方式改为脱稿精讲后,官兵们的反应并不如他预期热烈。
问题到底出在哪?为此,他面向全营官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一些官兵在问卷中直言:每次教育课时间太长,到了后半段都不知道教员在讲什么。
但教育时长缩短,如何保证教育效果?官兵们的反馈让贺志明陷入了思考。
在此之前,他们通常采用集中上大课的方式,一上就要半天时间。其实从该通信营工作训练实际看,这种教育模式与之并不相适。该营点位分散、工作繁重,人员常常跟着飞行任务走。有时候,集中全部人员上大课面临较多困难,教育效果也难以保证。
经过反复讨论,综合多方意见,贺志明提出了“10分钟教育”,即把教育时长控制在10分钟,充分利用工作训练间隙等零碎时间开展随机教育。
为了验证可行性,贺志明先在通信连进行试点,效果出奇地好。通过多次试讲试教,他发现,开展好教育,不仅要精心设计主题、多讲实在内容,还要让官兵更多走上讲台。不久后,“10分钟教育”在营务会上得到一致通过,并正式向全营推广。
新的教育模式一经推出,受到该营官兵热烈欢迎,极大浓厚了学习教育氛围。在实践过程中,该营进一步优化教育开展时机、授课内容、施教人员范围,将训练技巧讲解、工作问题研讨等纳入其中,还一改过去只有政治干部上教育课的情况,让更多官兵参与进来。
小举措激发大能量。谈到“10分钟教育”带来的改变,通信连中士王兆年很感慨:“别看只有短短10分钟,但形式很灵活、内容接地气、官兵齐上阵,大家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