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对接精准征集 大兴安岭地区把汽修能手选送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对接“需求侧” 畅通“供给侧”
本报讯 李福军、特约通讯员曹修武报道:“部队培养一名熟练的汽修工大约要四五年时间,大兴安岭地区把汽修能手选送进军营,不仅缩短部队人才成长周期,还缓解了老兵退役带来的人才‘断档’问题。知我所需,予我所求,为征兵办点赞!”日前,空军某部接兵干部彭坚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兵役机关精准征集质效给予充分肯定。
“部队需要什么样的兵,我们就征集什么样的兵。”大兴安岭地区征兵办负责人告诉笔者,提高人岗适配率,实现精准征集,是他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为实现部队需求与兵员征集精准对接,拉直兵役机关、接兵部队、应征青年三方“不知道部队需要哪些专业技能人才”“不知道新兵有哪些技术特长”“不知道进部队后能干什么”等问号,他们一方面组织工作人员回访接兵部队、组织问卷调查,与一线带兵人和接兵干部座谈,精准掌握部队各类岗位对兵员学历学识、专业特长、身体素质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宣传发动时就摸清应征青年的专业特长、学科门类、职业技能证书等信息,让需求侧和供给侧精准对接。在双向对接基础上,按照“需求牵引、人岗匹配、对口补入”原则,建立体检政考“双合格”应征青年个人意愿和部队需求对接机制,把精准征集落地落实。
“双向对接精准征集,既能让高素质高学历青年在部队学有所用,又能降低部队人才培养成本,加快战斗力生成。”大兴安岭地区征兵办工作人员、军分区动员处处长窦福生告诉笔者,今年上半年征兵中,他们提前与接兵部队对接,结合当地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兵员潜力实际,为临床护理、汽车维修、通信工程等专业应征青年开辟绿色通道,较好实现供需匹配,努力做到接兵部队、应征青年和家长“三满意”。
“能分配到与大学所学专业对口的部队岗位,是我的心愿。我将努力奋斗,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战斗员。”预定新兵、大学毕业生骆磊对未来的军旅之路充满信心。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