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江西省赣州市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密
当红色文化遇上高科技
——探寻江西省赣州市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本报特约记者 刘宗炎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8分钟云端遨游,俯瞰祖国壮丽河山;25分钟沉浸式观演,走进女英雄激情燃烧的岁月;35分钟视听盛宴,重温记忆中的红色旋律……当科技赋能文旅产业,在“高科技搭台,红色文化唱戏”模式下,江西省赣州市如何落子,下活红色旅游这盘棋?
春末夏初,记者慕名来到江西赣州,实地探寻该市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盘活红色资源
注入发展动能
“五一”期间,江西省赣州市多个红色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其中,赣州某主题公园接待游客6.3万人次。
赣州是一方红色热土,是苏区精神的孕育和形成地,也是长征精神的发源地。如何盘活红色资源,为当地红色旅游注入新动能?赣州市一直在探索。邀请专家学者参与论证,组织团队多次到红色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挖掘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和经久不衰的英雄事迹,对市场消费需求进行跟踪调研分析……经过9年精心筹备建设,2021年5月28日,赣州市政府与地方企业共同打造的红色文化高科技主题公园正式开园。
初入公园园区,映入眼帘的便是“曙光之门”。它的外形如雨后春笋,象征复兴道路的光辉前程;主色调采用橙色,寓意日出东方、黎明破晓;中间设计成“火炬”形状,意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据悉,该公园以百年时间线轴,将中华民族寻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程设计打造为6大相应历史主题区。它们分别是代表晚清时期的“王朝印记”主题区、代表20世纪早期的“都会记忆”主题区、代表革命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主题区、代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激情岁月”主题区、象征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天高云淡”主题区以及“欢乐港湾”主题区。另外,他们创新运用科技手段推出“致远 致远”“突围”“巾帼”“铁道游击”“东方欲晓”等10余个室内外红色主题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及特色景观,为游客带来别样游玩体验。
其中,“峥嵘岁月”主题区建筑风格以瑞金为蓝本,复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赣南苏区文化主题街区,从刷着“十万工农下吉安”红军宣传标语的瑞金街,到“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红井,再到镌刻入党誓词的文化长廊,大量的仿古建筑、特色街景,为游客营造真实历史体验氛围。
作为该园区点睛之作,“东方欲晓”项目以超大型立体巨幕配合视听技术,全景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当彩色高清版开国大典影像资料在上千平方米的巨幕上呈现时,观众们真切感受到穿越时空的震撼。在该项目预演厅内,有为赣州量身打造的“赣南苏区展馆”,方便游客重温苏区烽火岁月。“身为赣南儿女,了解赣南苏区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后,我心里满满都是骄傲。”一位来自当地的游客告诉记者。
在“都会记忆”主题区,游客们“穿越”到20世纪早期的上海街市。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复原的路牌、独具风情的海报、目不暇接的商铺,让游客恍若置身老上海。在这一主题区,“巾帼”项目不容错过。
“我在课本上见过这几个姐姐!”在“巾帼”项目里的幻影成像剧场,几名学生在观众席小声讨论。在这里,观众通过“真人表演+虚拟演员+三维特效”的舞台表现形式,体悟秋瑾、赵一曼、刘胡兰等一批革命女性的家国情怀。表演进行到高潮时,整个舞台被绚烂的三维特效笼罩。全息投影和配音技术“复活”了一封封红色书信中的记忆,为观众带来别样的视听感受。
善用科技赋能
巧设多种场景
“要排长队,但是值得!”在“天高云淡”主题区“飞翔”体验项目出口处,来自广东省的吴凯与女朋友刚刚“飞”完,意犹未尽。“俯瞰井冈山五指峰,远去的军号声似乎响彻耳畔;穿越三峡大坝,喷薄而出的江水和大坝的雄伟气势排山倒海般袭来……置身其中,感觉自己就是探险主角,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吴凯激动地说。
“飞翔”体验项目以5层楼高的巨幅3D球幕、机动灵活的悬挂式座椅配合宏大的电影画面,呈现全包围式虚拟环境。体验过程中,游客时而从飞驰的高铁间穿梭而过,时而从珠穆朗玛峰顶俯冲而下。“您体验了几次?”对于很多游客来说,“飞翔”得多刷几次才过瘾。原来,“飞翔”设置多种体验路线,既包括三峡大坝、天眼等超级工程,也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红色景点,能够让体验者以全新视角感受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
记者发现,在园区各个游玩项目入口的长队中,年轻人或亲子家庭居多。“自2021年开园至今,我们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其中90后、00后是主力军。亲子游群体中,80后带娃家庭占了很大比例。”园区工作人员介绍。
近年来,微博话题“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热度不减,红色旅游游客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如何打破传统旅游形式,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红色文化传播?“扩大选择范围、强调互动体验”“增强红色文化表现力”……以对旅游市场的综合分析为依据,按照“文化为核心、科技为支撑、旅游为载体”的原则,赣州市致力于将红色文化传统内涵以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形式加以呈现。
当红色文化遇上高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主题公园综合运用AR、VR、高清巨幕、球幕、旋转平台、动感轨道船等行业前沿高科技,悉心打造多项室内外游乐项目,汇集主题演艺、特色景观、餐饮娱乐、光影夜游等多种文旅业态,让红色旅游从走马观花升级为沉浸式互动。
“‘突围’现场的声光电配合让人感觉真的在穿越枪林弹雨,心率直线飙升!”在“峥嵘岁月”主题区,体验了大型室内4DRide项目“突围”后,来自赣州市石城县的陈女士激动地分享感受。“突围”依据抗日战争经典战役设置情景,游客乘坐轨道车,以“游击队员”身份与“赵营长”会合,完成占领火车站、炸毁桥梁、夺取敌军物资的艰巨任务。
陈女士告诉记者,她这次是带着母亲和女儿一起过来的,她们还体验了“王朝印记”主题区的“圆明园”项目和“激情岁月”主题区的“岁月如歌”项目。“‘圆明园’以历史人物与现代青年对话的形式,再现其恢宏到覆灭的全过程,我女儿全程看得很专注。‘岁月如歌’项目里面是一个大型旋转舞台,观众席设在中央。随着四周舞台转换,红色旋律引出新中国成立、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经典影像片段,呈现在观众眼前。在观演过程中,我注意到母亲有好几次都红了眼眶。”陈女士说。
“战斗机飞行员太酷啦,等我长大了,也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在游客留言簿上,学生朱永琪体验完“鹰击长空”项目后,写下了这样的感慨。“酷”从何来?“鹰击长空”以航母造型和功能为创意基础,融合“零重力翻转”“360度翻转”等10余种最新过山车设计元素,最高时速可达92公里。它通过模拟航母舰载机飞行过程中的多种高难度弹射、翻腾、扭转动作,让游客体验到如同鹰击长空般的惊险刺激。
2022年年底,主题公园精心打造的AR沉浸式轨道船体验项目“致远 致远”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优秀案例”。该项目集成运用数字虚拟影像场景、大型全程可控动感轨道船、高仿真特技特效等技术,以家喻户晓的北洋水师“致远”舰为主题,让游客乘坐动感轨道船,见证“致远”号传奇历程。2021年至今,“致远 致远”在赣州、宁波、淮安等地的主题公园中成功运用。未来,还计划在荆州、绵阳等地“落户”,伴随更多游客步入互动体验时代。
打造研学基地
注重身心体验
“五一”前夕,兴国县鼎龙小学四至六年级部分学生到该公园开展“传承红色寻印记 争做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一日研学实践活动。看着悬挂在“飞翔”项目预演厅墙上的各类航空航天模型科普画,聆听工作人员讲解,学生们对中国航天航空发展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公园内开设红色教育培训课程,引导参观者按照时间线索回顾重大历史事件,开启一段红色初心之旅。”赣州红培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主题公园打造“赣州红培中心”这一精品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中心占地1200平方米,分为展陈、教室、文创区等,配套有5个不同功能的教室,可同时容纳350名学员。该场馆既是全市红色教育培训资源的集中展示平台,也是相关工作经验成效的交流窗口。
每逢重要节日,公园里随处可见一群群身穿校服的研学学生、一组组佩戴党员徽章的团队。赣州红培中心展示栏上,记者看到,主题公园在提升红色教育培训体验方面屡获行业认可,先后获得“章贡区青少年综合性实践基地——红色教育基地”“赣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赣州市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等授牌,由该中心主创的“穿越百年历史,体验中华崛起”课程,在2022年“中国·赣州首届红色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这场表演让我很受启发,我们要努力把红色文化宣传好、传播好,让更多的人看到!”“巾帼”项目表演落幕后,几名来自瑞金市的红色讲解员如是说。记者了解到,目前赣州市军地常态化举办红色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大赛、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等,扩充红色故事讲解队伍,扩大红色教育覆盖面。趁节假日,这几名红色讲解员专程过来“取经”,纷纷表示收获不小。
“历史上,北洋水师因清政府的腐朽最终折戟沉沙,但我们从民族英雄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的名言中,感受到将士们英勇报国、忠贞不屈的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要趁青春去当兵,在火热军营中成就精彩人生。”章贡区人武部军事科职工李琪冰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新兵役前教育训练时,新兵魏圣杰体验了“致远 致远”项目后,入伍信念更坚定了。如今魏圣杰在海军某部服役,再续先辈荣光。
4月29日至5月3日,主题公园推出“五一”摩登音乐节活动,璀璨烟花、歌舞派对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夜晚,华灯初上,各主题街区上演灯光秀,点亮老区一方夜空。
图①:体验“鹰击长空”项目的游客。
图②:“岁月如歌”项目内舞台。
图③:“铁道游击”项目第一人称体验视角。
图④:“飞翔”项目体验现场。
图⑤:“巾帼”舞台剧表演场景。
图⑥:“致远 致远”项目外景。
图⑦:赣州某主题公园俯瞰图。
本版照片由关钟玲提供
制图:扈 硕
和“游击队员”一起战斗
■赣州市大公路第一小学四(1)班 刘文锐
听班上同学说,主题公园里面可以体验各种有趣的项目,还能和“游击队员”一起战斗,我的心里一直痒痒的。好不容易等到放假,我忍不住央求爸爸妈妈带我去体验。
爸爸告诉我,我们这次体验的项目叫“突围”,是根据真实战斗故事设计的。排了半个多小时队,我们终于坐上了模拟小汽车。系上安全带,发动车子,“战斗”开始。“跟紧我,出发!”一片漆黑中,骑着摩托车的“赵营长”突然出现朝我们挥手。我们穿行在荒野小路中,天上不时有飞机飞过。我感觉周围有好多“敌人”看着我,紧张得抓着爸爸的手不放。“天要亮了,炸掉所有飞机!”随着“赵营长”一声号令,爆炸声接连响起,无数飞机残骸向我们砸来。不少“敌人”阻拦我们,但我们跟着赵营长的摩托车勇往直前。弟弟在旁边喊着“冲啊、冲过去”,我不禁为他竖起大拇指。
“那是鬼子的轰炸机,不能让它起飞!”我下意识抬头,哇,头顶上突然出现一架飞机,机头火光四射。随着飞机爆炸,四周响起胜利的歌声,提醒我们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
以前总在电视上看到勇敢的“游击队员”,经过今天的体验,我对他们又多了几分敬意,他们真了不起!
(本报特约记者 刘宗炎整理)
震撼的“铁道游击”之旅
■游客 谢丽芳
趁着周末,我们一家四口“组团”来主题公园打卡。以前总在电视上看《铁道游击队》,这次过来实地体验“铁道游击”项目。
从入口穿过,有一个仿制的火车站行李寄存点,旅客候车厅大屏幕上播放着战争背景介绍。
“在战斗过程中,大家注意头和手不要伸出车外……”戴上3D眼镜,坐上“装甲车”,我们很快进入角色。随着装甲车的移动,在昏暗的灯光中,我努力分辨眼前出现的各类还原度很高的“战斗场景”。“一会儿听到老王的信号,咱们就进车站抢火车……”听到指令后,我紧紧攥住手里的“机关枪”,应付着来自各个方向的“敌人”。“小心手榴弹,快开枪!”手榴弹仿佛擦肩而过,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一时间警报声、爆炸声、火车鸣笛声、战友呼喊声声声入耳。到了最关键的“炸桥”环节,“装甲车”颠簸得厉害,眼前的场景不断变幻,疾驰的火车仿佛就在身边驶过,爆炸产生的碎片让我忍不住闭上眼睛。“桥炸了,我们成功了!”桥梁炸毁的一瞬间,目之所及是逼真的爆炸特效,在战友们的呐喊欢呼声中,我发觉自己已经出了一身汗。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伴着熟悉的旋律,我们的体验结束了,但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本报特约记者 刘宗炎整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