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效,让生命线永葆生命力
让生命线永葆生命力
■张忠博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时代新征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效,必须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找准思想“堵点”“痛点”,对症下药,方能让生命线永葆生命力。
找准思想“堵点”。掌握官兵的思想状况,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把准官兵思想脉搏,关键是要抓实思想调查。调查时既要“身至”更要“心至”,“脱鞋下田”深入一线,了解官兵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倾听官兵心声,在坚持好谈心交心、“五同”“双四一”等传统做法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时代特点的新方法。新时代,绝大多数官兵都是“95后”“00后”,网络已成为他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有时“屏对屏”比“面对面”更能让官兵们说真话、吐真情。因此,我们应紧跟时代、紧扣中心、紧贴官兵,积极走进网络、运用网络,通过网络倾听兵意、掌握兵情,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分析官兵思想上的“堵点”和症结。只有学会通过网上转发内容看观点倾向、留言评论看内心困惑、游戏角色看性格喜好,才能及时掌握官兵的思想动态,为教育提供靶标。
精心准备教案。课堂教育在我军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建军之初,课堂教育就在我军一系列的思想启发和政治宣传中得到充分运用。1928年3月,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进军湘南,当时许多同志对革命形势以及性质、任务、前途产生了困惑迷茫甚至悲观情绪。为此,毛泽东同志精心备课,利用休整时机对部队进行集中式教育,统一了官兵思想。精心备课是搞好课堂教育的关键环节,应针对官兵思想上的“痛点”,在吃透教育主题的前提下,精心选择讲课材料,切忌从理论到理论,空洞无物、枯燥无味,要用故事来阐明理论,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起来,多用事实讲道理,尤其是多用鲜活的、身边的事例来阐释理论,在历史中追根溯源、在现实中找寻药方、在新时代得到答案,力求把大的观点讲透、把抽象的内容讲实、把官兵的问号拉直。要通过深挖事例、深入对比、深度解析,帮助官兵增进理解和情感认同。
讲活教育课堂。讲好一堂课,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设计好的教案,还要有“把好东西讲好”的能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善于站在官兵的角度精选话题,改进授课形式,确保课堂与官兵“同频共振”。情感带入要“快”。课堂时间有限,争取一开场就要用三两句话迅速把官兵的注意力转移到教育主题上来,让大家产生浓厚兴趣、开启自主思考、进入学习状态。问题解答要“准”。教育授课不仅要说服官兵,更要让官兵真信服,这就需要把道理讲清,把论据找充足、找准确、找权威,达到真学真信真用的教育目的。互动交流要“引”。讲课既是思想灌输的过程,也是与官兵交流学习的过程,应放下架子、放开面子,采取辨析讨论等方式,与官兵增进互动、增进感情。兵言兵语要接地气。少讲官话套话,多用官兵的话,带着感情讲、讲出感染力。
评实教育效果。衡量教育效果时,应把官兵的反响评价作为主要标准,切忌自以为是、自我陶醉。面对教育设计目标和落地效果之间的差距,应多些自我反思的勇气,精准抓住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完善,确保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政治教员可从表情、状态、行动三种外在表现来看“三度”:看课堂满意度,通过到课率、点头率、抬头率,看教育是否吸引官兵、引起共鸣、得到认同;看官兵适用度,通过座谈、问卷、考核等方式,看教育是否入脑入心、触动灵魂、解开扣子;看实践转化度,通过言行举止、工作状态、完成任务,看行为是否归正、士气是否提升、动力是否增强,为下一步针对性地优化教育提供依据。
抓好能力提升。俗话说“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学习是克服本领恐慌、提高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知识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各类知识体量呈爆炸式增长,加上当代青年官兵文化素质、学习能力普遍增强,政治教员只有不断学习充电、固强补弱、提升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现代人才学中有一种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不间断地充电,才能持续地释放能量。“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如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军武器装备更新步伐加快,广大政治教员若想在官兵脑袋里做文章,就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金刚钻”。这就需要重视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不断从基层这座富矿中汲取营养,方能淬火成钢,教育引导官兵健康成长,培养一代接一代的强国强军事业接班人。
(作者单位:31692部队)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