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读书与读“博”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9:07
导读:在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我看过多幅开国大典题材的美术作品…… 在这场博物馆之旅里,我逐渐发现,每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本厚“书”,读“博”与读书时的静心品悟与深刻思索

  ■一 讷

  2017年盛夏,已在军事类期刊当了3年多编辑的我陷入了职业瓶颈:总是感觉编辑不出有亮点的文章,思维被困在狭窄的格局里……

  单位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不远。时值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周末一向宅在家里的我在那个周末出了门。身为军媒人,展览地又近在咫尺,岂能不去?心怀向往与敬畏,我认真地参观整个展览。参观中,我被展览内容深深打动了,同时深感参观博物馆是一种帮助我们开拓视野、打开思路的有效方式。

  就这样,后来每到休息日,我不是在博物馆,就是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一周一周地规划,我参观了北京众多的博物馆,对各类博物馆的感受也越来越深。

  我的博物馆之旅虽因工作而起,但博物馆对我最大的影响却是——深刻地改变了我的“阅”历。

  我愿意宅在家里,是因为喜欢安静地读书。既然要跑博物馆,那就把读书安排在旅途中吧。可是真正在地铁、公交车上拿出书才发现,抛开车厢嘈杂、左右摇晃的环境不说,低头看的不是手机而是书,就足以让自己成为“另类”。我总感觉有很多异样的目光在看着自己。于是,在掏出书时,我便自我安慰,“没有人注意你”,把所有注意力放在阅读与思考上。沉浸于读思中,非但“心理负重”不攻自破,而且感觉效率比宅家读书还略高。在繁杂里一旦觅得“静”,这“静”便能持久。再后来,上车后一打开书,我就能非常自然、轻松地进入状态。

  我的读书时间不仅没有因游览博物馆而被挤占,而且伴随走入博物馆,我所涉猎的书籍种类越来越丰富——历史人文、自然科学、艺术……我把读书与参观多领域的博物馆结合起来,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见多识广”“融会贯通”的效果。比如,在中国电影博物馆,我看过开国大典的珍贵影像资料;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我看过开国大典上受阅的那辆“功臣号”坦克;在北京汽车博物馆,我看过开国大典上朱总司令检阅部队的同款仿制车;在香山革命纪念馆,我看过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使用的话筒;在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我看过多幅开国大典题材的美术作品……

  在这场博物馆之旅里,我逐渐发现,每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本厚“书”,读“博”与读书时的静心品悟与深刻思索是完全相通的。一边看文字图片,一边近距离感受实物,这样的阅读方式真的是别有一番味道。

  人类社会的发展本就是一部厚重的“战”史。在博物馆里,古今中外的军事内容在我心头一点点叠加。与此同时,我自觉用编辑的思维去欣赏图文与实物,观赏一件展品的设计构思、题材、细节等,寻找其表现艺术与编辑艺术的特性,这也让我对此前很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了新的体会。

  博物馆,丰富了我的阅读视野;读“博”的经历,让我收获了多姿多彩的成长。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上一篇:谁不说咱连队好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