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患儿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成功实施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集合多学科的力量,由儿科医学部、麻醉科、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第八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等学科共同联手为心衰终末期患儿重燃“心”希望,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
今年3岁的君君(化名)来自河南,是目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换心儿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君君从小体质较差,今年5月中旬,开始频繁出现胸闷、气促、乏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被诊断有扩张性心肌病,是导致慢性心衰最常见的原因之一。5月20日当地省儿童医院就诊,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2日病情急剧恶化,心源性休克,心肺复苏并ECMO支持治疗。
“无论如何也要救孩子!”今年5月24日,君君的父母多方打听后,联系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儿科医学部重症医学科主任洪小杨和小儿外科周更须主任远程联合会诊后,发现君君的左心室已扩张至正常同龄孩子的两至三倍。由于心肌收缩无力,心功能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此时,换心是唯一重生的机会。洪小杨立即决定远程ECMO支持下转运。经过8个小时的长途转运,5月25日20点30分,孩子顺利到达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并入住儿科医学部重症医学科。

“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心脏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之一。”周更须介绍,所有器官移植中,儿童心脏移植量很少,其原因在于儿童心脏移植技术难度大,能够与儿童受体匹配的心脏供体较少,全球每年仅500例左右,我国近几年每年仅50例左右。
“这次一颗宝贵供心与这么小的患儿成功匹配,实属难得。”周更须说。6月1日,正值儿童节,周更须和洪小杨团队得到好消息,有和患儿匹配的供体,根据移植手术的计划和安排,科室先后派出“护心团队”,马不停蹄奔赴取心地。与时间赛跑,这场生命接力刻不容缓。当日上午,取心团队在奔跑的同时,手术室内也正在积极紧张地进行术前准备。在多科团队齐心协力下,专家们有条不紊地建立体外循环,在切除病变心脏的同时,精确修剪供体心脏,然后植入供心,细致吻合……手术环节一气呵成,成功为患儿实施心脏移植。

11时15分,既有节奏又有力量的心跳声传来,这意味着小君君迎来了“心”生。周更须表示,儿童心衰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儿童心脏一旦衰竭,很难像成人一样顺利匹配到合适的供体,如3岁的宝宝面临手术,几乎无法找到同年龄的心源,只能是“大心脏”挽救“小身体”,这背后需要攻克诸多技术难关。如果说,器官移植是外科学的“皇冠”,那儿童心脏移植是这个领域标志性的前沿技术。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