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谋战务战,方能制强胜强
一心谋战务战,方能制强胜强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③
■孔 强
连日来,西部战区空军某基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紧贴任务实际,深入查摆制约战斗力提升的矛盾症结,推动学研成果进入作战方案、规划计划和部队建设,立起了谋战务战的鲜明导向,多个制约体系作战的重难点问题得到解决,一批联合作战新战法得到检验完善。
全军开展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任期内打仗、随时打仗的思想树得不牢,谋战务战精力不够集中,先进战斗力有效供给不够有力”是备战打仗中的突出问题,也是这次军队党内主题教育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军要务战,兵要思练。谋战务战,既是军人应有的状态,也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反复强调能打仗、打胜仗这一强军之要。备战打仗既是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根本保障和迫切呼唤,是强军兴军的中心任务和鲜明指向,也是全军的主责主业和第一要务。广大官兵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牢记“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真想打仗的事情,真谋打仗的问题,真抓打仗的准备,有效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制强胜强,聚焦中心坚定谋战是首要。“计熟事定,举必有功。”部队各级党委作为备战打仗的领导力量,各级指挥员作为作战指挥的“领头雁”,应坚持一切工作以提高战斗力为出发点,一切工作围绕提高战斗力来展开,一切工作以是否提升对战斗力建设的贡献率为检验标准,善于用总揽全局、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思战谋战,做到谋定而后动。在主题教育中,要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学好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学通弄懂做实中感悟“胜战之问”“价值之问”“本领拷问”,切实把思想凝聚到能打胜仗上来、把重心聚焦到强军备战上来、把政绩标定到提高战斗力上来,聚精会神务主业,心无旁骛履主责,确保任何时候重心不偏移、状态不游离、意志不松懈。
制强胜强,着眼打赢致力练战是根本。没有平时的千锤百炼、艰苦磨砺,就没有战场上的所向披靡、胜券在握。纵观人类战争史,无论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发生怎样的变化,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练兵的要求从未改变,这也是古今中外军事训练的铁律。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我军新时代打赢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实战化训练能否深入推进。唯有强化战斗队思想,坚持战斗力标准,按照真难严实要求,贯彻战训一致原则,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注重在近似实战环境中摔打磨砺,在真枪实弹、真训实练、真考实评中淬火加钢,才能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
制强胜强,与时俱进创新研战是关键。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制强胜强的战斗力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当前,信息化战争加速演变,智能化战争初见端倪,战争形态不断向信息化深度演进、向智能化快速发展,对广大官兵谋战务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果固守机械化时代的练兵模式,就无法有效供给先进战斗力,胜利将变得异常艰难。广大官兵要结合主题教育,常怀忧患、常思不足,紧随现代战争不断学习升级、紧跟科技前沿主动能力扩容、紧贴时代发展大胆素质转型,不断提高练兵备战的“含战量”“含金量”“含新量”,争做现代战争、未来战争的明白人,让战斗力跑在战争的前面。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对于练兵备战,军人就应该日思夜想、一心一意,视之为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战争年代,一门心思钻研打仗的军人不计其数,比如,痴迷于研究作战地图的粟裕、“打仗有瘾”的徐海东、“抱着电话睡觉的参谋长”李达,等等。然而,和平年代,远离了战火硝烟,一些军人出现了“精力转移”现象。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这些精力不在岗位、心思不在打仗、工作不在状态的军人,到了生死对决的战场上,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崇峻不凌霄,则无弥天云。备战打仗绝非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寂寞长跑”。把谋战务战作为最大职责,就要自觉沉下心来、专心致志,把打胜仗作为至高目标追求。每名军人都应保持心静如水的境界,排除各种干扰和诱惑,不仰慕他人风光,不羡慕安逸环境,一丝不苟钻研战争,一门心思准备战事,一腔热血投身战场,在能打仗、打胜仗的追求上永不满足、永不停歇,努力把人生奋斗的轨迹定格在新时代强军事业中。
(作者单位:92212部队)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