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3万师生同上一堂国防教育课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8:29
导读:“红色大篷车”开进雷锋第二故乡—— 3万师生同上一堂国防教育课 ■张玉宽 赵 普 本报特约记者 乔振友 5月22日,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徐文涛驾驶“红色大篷车

  “红色大篷车”开进雷锋第二故乡——

  3万师生同上一堂国防教育课

  ■张玉宽 赵 普 本报特约记者 乔振友

  5月22日,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徐文涛驾驶“红色大篷车”,载着红军长征时期的缝纫机、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报话机、“两弹一星”元勋使用过的手摇式机械计算机等文物史料,来到辽宁省辽阳县,为该县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该县教育系统机关干部及中小学生近3万人在500多个分课堂线上同步聆听收看。

  2006年,徐文涛筹建东北军事后勤史馆,并担任讲解员。2020年,退休后的徐文涛牵头成立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传承红色基因志愿者团队,并定名为“红色大篷车”。辽宁省“最美退役军人”关捷主动将自家面包车捐赠出来,贴上“红色大篷车”标识,作为志愿服务团队的保障车。同年11月,“红色大篷车”在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此后,“红色大篷车”走进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启红色宣传之旅。不到一年半时间,徐文涛将“红色大篷车”的行驶车辙从中小学延伸到大学,从军营扩展到企事业单位,从城市延伸到农村,从沈阳拓展到其他城市。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为号召广大青少年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辽阳县人武部与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协商,邀请徐文涛带着他的“红色大篷车”,为全县师生上一堂国防教育大课。

  辽阳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孕育和形成的地方。徐文涛从雷锋在辽阳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讲起,从自己几十年来坚持学雷锋、讲雷锋、做雷锋的人生经历讲起,带领大家集体朗诵雷锋在辽阳写的日记名句:“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雷锋参军第一天就把黄继光的照片贴到日记本上,并立下‘英雄的战士黄继光,我永远向你学习’的誓言。少年强则中国强。新时代,青少年学生要向雷锋学什么?学习雷锋忠诚于党、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怀……”徐文涛话音刚落,500多个分会场不约而同响起热烈掌声。

  紧接着,徐文涛用一个个英雄事例、一件件革命实物,讲述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革命先辈英勇斗争、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革命先烈为了信仰、为了民族、为了后辈,用自己的牺牲换来民众的觉醒、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决不能忘记英雄,要将英雄赞歌代代传唱,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师生们听得热泪盈眶。

  一个多小时的宣讲,师生们意犹未尽。课后,主会场学生争相观看老红军葛接调挑着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缝纫机、狙击手张桃芳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用过的狙击步枪等红色文物。学校师生在交流时表示,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教育方式令人难忘,课堂上许多经典语句比如“点燃自己,照亮别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留下深刻印象。

  徐文涛对记者说:“下一步,要把‘红色大篷车’打造成红色文化宣传品牌,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开启英雄寻访路、推出线上史博馆、编辑红色故事集,当好红色精神传播者,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路上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