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论无人智能作战硬件支撑
近年来,无人系统蓬勃发展,军事化应用愈加广泛,无人智能作战趋势日益显著。智能化战场,无人系统对负载平台多维立体敏捷到达、任务载荷即插即用快速响应、计算机装载运行系统软件、智能芯片承载驱动算法等硬件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聚焦无人系统的平台、任务载荷、计算机和芯片,建强无人智能作战的硬件支撑,有利于提升无人智能系统性能。
打造具有深度时空穿透力的无人平台。平台,是无人系统的“躯干”,主要用于搭载计算机、任务载荷、能源燃料、配套装置等相关设施,满足向任务空间机动的需要。智能化战场,任务空间将得到极大拓展,需面向未来战争与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需要,适应极地、长时、高危、快节奏交战和强电磁对抗、全体系博弈等各类复杂情况,使无人平台满足更广泛的作战场景需要。外军认为,应注重丰富完善无人平台谱系,统筹设计编制无人平台发展路线图,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构建高中低端结合、大中小微型搭配、远中近程衔接,覆盖各空间和领域,并行推进无人平台应急应战快速生产补充能力建设,打造无人智能作战的强大时空穿透力。
充实具有广泛任务覆盖率的任务载荷。任务载荷,是无人系统的“武装”,主要用于承担情报收集、导航定位、通信中继、电子对抗、火力打击等多种任务。任务载荷直接决定无人系统功用,是无人系统在攻防两端发挥作用、遂行具体任务的物质载体。未来战争,将呈现分散战与集群战齐驱、敏捷战与消耗战交叉、多维战与跨域战叠加等错综复杂局面,需要火力打击、电磁作战等不同功能类型的任务载荷全面支撑。与此同时,任务载荷的选取使用还与其能源需求、载重与空间需要、算力资源占用、通用化程度等因素彼此关联、相互制约,倒逼无人系统任务载荷与不断拓展的作战需求相协调、相适应。因此,作为制胜无人智能作战时代的“工具包”和“武器库”,打造具有广泛任务覆盖率的任务载荷,具有重要意义。
研发按需定制的可裁剪型专用计算机。计算机,是无人系统的“中枢神经”,作为无人系统软件与硬件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主要用于管理无人智能作战中的信息处理、平台机动、任务载荷作用等各类行为。相较于传统作战,无人智能作战的响应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强、数量规模更大、任务场景更广泛,计算机可能更频繁地运转工作于高温、高压、高湿、高辐射、大温差、强震动等复杂环境之中。为适应这种极高的多样化作战需求,迫切需要在材料选取、工艺设计、制造封装等方面全面考量,按需设计专用计算机。与此同时,可参考互联网时代商用计算机的开发模式,使专用计算机具有通用性和迁移性,促进无人系统软硬件深度融合,从而将算法之力、软件之力、硬件之力,汇聚为无人智能作战的强大制胜力。
突破高性能智能芯片瓶颈难题。芯片,是无人系统的“大脑”,主要用于无人智能作战过程中数据存储、传输和运算等。无人智能作战,离不开通信芯片、控制芯片、存储芯片等众“芯”拱卫。前段时间,GPT-4“大模型”火遍全网,其强大功能背后就是成千上万颗高端芯片对训练和推理过程的支撑。如若芯片性能不够强,无人系统“智能”的迭代速度和演进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在未来战场将可能处于被动地位。未来战争,无人智能作战面临环境高复杂、博弈强对抗、信息不完全、边界不确定等诸多挑战,对芯片的性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对此应给予足够关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