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诊川藏线
巡诊川藏线
■王子冰
还没有从高原反应中回过神儿来,侯娟妮就接到了出发的命令。
医疗车的雨刷反复摆动,挡风玻璃变得通透明亮。眼前是奇美与惊险并存的川藏线,横亘在峰峦与江河之间。
“确定没事?”看着脸色还有些苍白的侯娟妮,医疗队队长邓洋担心地再次提醒:“这次的路线可不好走。”
侯娟妮摆摆手,偏头看向窗外奔流不息的澜沧江。
3个月前,作为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专家,侯娟妮从成都飞抵澜沧江畔的第955医院代职。短短时间内,代职科室不仅率先开展多项先进的消化内镜诊疗项目,一系列前沿新技术也在藏东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
爱与责任,陪伴侯娟妮坚定地走在川藏线巡诊路上。
一
公路在绝壁上延伸,时不时有碎石滑落路面。这是侯娟妮代职以来第3次沿川藏线巡诊,虽然还会有高海拔带来的不适,但她已能坦然应对。她头靠座椅,默默盘点着携带的药品和器械。
“踩油门,冲过去!”邓洋喊了一声,让侯娟妮的注意力聚焦到车前路况。
窗外陡然响起“哗啦啦”的声音。循声看去,一侧绝壁上的大石头蠢蠢欲动,碎石在泥水的冲刷下纷纷向路面滑落。车辆处在山体滑坡的中段,进退两难。邓洋果断决定,趁大石头还没滚落,加速向前。
驾驶员握紧方向盘,死死盯着前方,全车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车辆疾驶了200多米后突然停下,前方满地碎石拦住去路。只听车尾“嘭”的一声,一块磨盘大的石头轰然砸到路中央,继续滚落到另一侧的深渊之中。
“好险!”侯娟妮惊魂未定。
大家在车上休整了一会儿,等外面平静下来后,下车清理路面碎石。侯娟妮捡起一块石头扔到路边,沉甸甸的重量正如她此时的心情。
侯娟妮不怕路途艰险,担心的是不能准时抵达巡诊点位。两名患病官兵已从哨所赶到营部卫生室等候,对他们翘首以盼。
路面终于清理干净,侯娟妮松了口气,赶紧登车坐定。车辆驶出山体滑坡路段,转过弯道,前方豁然开朗,右侧的高山变成了草甸,连空气都清新了几分。
几个转弯过后,邓洋发现情况不妙:“前面出事了!”
侯娟妮侧了侧身子,看到前方路边有人招手求援,在他身后不远处,一辆侧翻的大客车已经冲下路基,近乎仰躺于草甸之上,四周稀稀拉拉坐着一堆人。下着雨,撑起的雨伞凑在一起像是临时搭起的帐篷。
伤员就是一道无声的命令,医疗队员迅速下车展开紧急救援。
侯娟妮冲到一名不断呻吟的藏族姑娘跟前,“初步诊断左侧肱骨骨折,需要马上固定。”她回车上拿来固定用木板,熟练地帮其固定好左臂。
客车因为躲避落石,急打方向盘导致侧翻,20多名乘客都有不同程度的外伤,两名卡在车内的重伤员被救出后,包扎和固定的材料变得不足。一个不满两岁的幼儿头上渗着血,侯娟妮翻了半天,只得用自己的洗脸巾帮他暂时包扎伤口。
地方救援车辆的到来,让救治进度加快不少。重伤员被先行送往附近医院,其他伤员伤情稳定后陆续上了车,朝医疗队缓缓挥手离去。
侯娟妮和同事们回到车上,才留意到每个人的白大褂上都沾染血污和泥水。
二
由于路上遇险、救援伤员,医疗队抵达第一个巡诊点位时,已经是子夜时分。
为不影响官兵休息,巡诊工作推迟到次日上午。侯娟妮简单洗漱后躺到床上,睡眼蒙眬中,门被敲响:“侯医生!侯医生!”
侯娟妮瞬间清醒过来,翻身坐起,开门看到营部军医张林洪焦灼的脸:“有个战士情况不对!”
营部卫生室离得不远,侯娟妮边走边了解情况——患病战士几天前因为腹泻在营部卫生室输液,晚间突然出现心慌胸闷、恶心呕吐的症状。
侯娟妮的脚步更急了些。赶到卫生室,战士已经停止输液,躺在病床上显得无精打采。
“腹泻3天,伴随乏力、头痛、气短等症状,补完糖盐后出现不适……”张林洪在旁边介绍病情,侯娟妮开始查体诊断。结合心电图结果,她果断地说:“初步考虑是重度低钾血症,随时会出现呼吸肌麻痹和心跳骤停的危险,需要马上抢救!”
高原的夜比预想中更加清冷,横贯长空的星河平添了几分寂静。星空下的营区,抢救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建立静脉通道、穿戴心电监护、装置供氧设备、口服补钾和静脉补钾同步进行……侯娟妮密切关注战士的病情变化,不断安抚他的紧张情绪。战士腹泻次数较多,丢失的不止水分,还有电解质,侯娟妮丝毫不敢大意。
凌晨2点40分,病床上的战士抬起了手,攥了攥拳头,脸上露出惊喜:“手不麻了。”
侯娟妮上前检查一番,战士体力已逐渐恢复,肢体麻木症状也在慢慢消失。张林洪松了口气:“抢救及时,幸亏有您在!”
丝丝凉意袭来,走出抢救室的侯娟妮紧了紧白大褂。抬头看着繁星点点,心头掠过难得的轻松。
次日巡诊相对顺利。一名19岁的战士收缩压一直在140~150mmHg波动,最近有胸闷的症状,侯娟妮给他开了降压药,并叮嘱张林洪规范监测血压,预防高血压对心、肾、眼等靶器官的潜在损害。
临行前,侯娟妮添加张林洪为微信好友,方便以后随时答疑和远程会诊。张林洪开玩笑说:“有时候盼着你们来,能为大家医治病症。有时又不想你们来,因为希望咱们战士无病无痛……”
侯娟妮笑道:“来了看了,心里就踏实了。我们的责任是战士无恙,你们的责任是边关无恙。”
三
走完三分之一巡诊点位时,侯娟妮已经完全适应海拔落差和气温起伏带来的不适。坐在车上,翻开随身携带的巡诊笔记,她写下此行的见闻和感悟。
笔记本里掉出来一张心形卡片,上面有两行清晰的字迹:“没能送您一朵盛开的格桑梅朵,只有说一句谢谢您来过!”最后署名为“拉姆”。
拉姆是一个14岁的藏族女孩。今年4月初,侯娟妮到察雅县义诊时,拉姆在妈妈的陪同下前来就诊。得知拉姆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胃病,经常肚子痛、反酸和恶心,侯娟妮心里有了初步判断,便耐心询问家里的生活习惯。拉姆妈妈表达不清楚,侯娟妮索性让拉姆带她回了趟家。看到全家的就餐环境后,侯娟妮断定是家庭内部传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她带着拉姆妈妈去县医院进行呼气试验,检测结果呈阳性。
侯娟妮送了一些药品给拉姆,叮嘱她在家一定要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及时洗手、清洁口腔,不吃生食或太烫的食物。医疗队离开时,拉姆从人群中跑到侯娟妮面前,把一张表达感谢的心形卡片塞到了侯娟妮手中。
被认可、被记住,这或许就是医生的价值,也是守护的意义。
车辆在最后一个巡诊点位停下时,天空飘起了雪花。一个脸庞黝黑的战士跑上前来,抱着一件大衣朝车内探问:“侯医生来了吗?”
侯娟妮一眼认出了他——通信连的战士小李。前不久,小李连续几天解黑便,并没在意。到医院体检时,小李面色苍白、站立不稳的症状恰被侯娟妮看到。她觉得情况不妙,当即找来轮椅,拉着小李进了检查室。经抽血检查,小李的血红蛋白浓度只有70g/L。
“赶紧动员单位紧急互助献血,病人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抢救!”侯娟妮和急诊科医生迅速建立深静脉通道,输上抑酸药和生长抑素,大量补液进行液体复苏。小李经绿色通道紧急住院后,手术过程并未发现食管和胃里有出血点。侯娟妮耐心查找,终于发现是十二指肠球部弥散性出血。内镜下紧急止血后,又经两次输血,小李的生命体征得以恢复平稳。
帐外的雪花在风中凌乱飞舞,远处的雪山若隐若现。温度下降了不少,披着小李送来的大衣,侯娟妮感到格外温暖。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