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以务实 “研”以致用
“调”以务实 “研”以致用
■向 勇 刘长军
调研报告是对所调研主题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可以帮助领导和机关了解有关方面的情况,减少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为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一篇优质的调研报告,通过反映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对丰富和深化实际情况的掌握,指导和推动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可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同志下去调研提交了报告,就觉得完成了调查研究任务。于是,眼睛开始盯着报告有没有得到上级认可,而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怎么解决下功夫不够。这种把调研成果止于调研报告的做法,与开展调研的初衷背道而驰,必须坚决纠治。
衡量调查研究质量高不高,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声势有多大、时间有多久、采取了什么样的形式,更不是仅看调研报告写得怎样,而是关键看调查研究发现了什么倾向性问题,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什么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当然,更具价值的是用调查研究成果最终解决现实问题。调查研究止于调研报告,一方面反映出调研人员没有真正认识到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则反映出调研选题根本没有针对性。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调查研究,是形式主义的表现。
党员干部到一线调研,目的是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在调研中较真、掌握基本材料,弄清难点堵点淤点在哪里,才能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有针对性地拿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才能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调研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在于成果转化。调研报告剖析问题再准、提出建议再实,这些都是纸面上的,不落实到解决问题的行动上,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必须做好调查研究的下篇文章,打通实现调研目的的“最后一公里”,围绕“怎么解决”抓落实、促转化。
要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全面梳理汇总调研情况。对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对关键问题和顽症痼疾等,要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找到务实管用的破解之策。所制定的措施要具体化,不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要详细回答“做什么、由谁做、做到什么程度”,确保有力量、有落点、有标准。要把调研过程作为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工作成效的过程,坚持边调查研究边抓紧落实,对发现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对调研中形成的新思路、新举措,要有攻坚克难的精神、时不我待的劲头,不能因为落实费精力、协调有难度,就不推进落实,这样的话,再务实、再有力的意见建议停留在纸上,只能是“白条一张”“白忙一场”。要以解决问题质效为标准,重视评估调研成果转化效果这个环节,对具体举措落实效果不理想的,持续调研、加强论证、及时调整。建立常态转化机制,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相融合,对短时间能解决的要马上办,对于不能立即解决的、需要长期推动的,要建立台账、形成机制,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真正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才能真正实现调研成果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