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人到警察,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
贵州省锦屏县公安局隆里派出所所长陈列——
“百姓事,无小事”
■文 丹 潘乔菲
盛夏,夜深了。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王家榜村村口,隆里派出所所长陈列带着民警指挥过往的水泥罐车有序返回。
几天前,在一场警民议事会上,村民李宏智试着提了一下自己的闹心事:“大半夜水泥罐车还在来来回回经过我家门口,吵得没法睡觉。”此后一连几天晚上,陈列都安排民警一同来到现场,协调施工方避免在晚上运输水泥。
“百姓事,无小事。”陈列说,派出所和村两委组织召开警民议事会的初衷,就是希望“知群众事,解群众忧”。
隆里派出所,是公安部首批命名的“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之一。派出所辖区内,坐落着拥有600多年历史的隆里古城,历史上曾出现通过协商、诚信谋求多民族和睦共处的“锦屏文书”。隆里派出所借鉴历史遗产、创新“枫桥经验”,通过探索建立“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治理模式,为辖区群众打造平安村寨。
2021年,陈列调任隆里派出所所长。他曾在云南省军区某边防团服役两年,带着“优秀报务员”和“优秀士兵”的荣誉退役回乡后,通过政法干警考试,从几百公里外的家乡毕节市金沙县来到锦屏县,成为一名公安民警。入警以来,他先后在基层派出所、特巡警大队、禁毒大队等单位工作,始终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出色的工作能力赢得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赞誉。
来到隆里派出所,接过巩固提升“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先进经验做法的“接力棒”,陈列觉得“责任很重”。为了尽快熟悉民情,陈列挨个走访辖区的村寨。由于村民大多靠山而居,多数地方只能步行,但在陈列眼里,这些山路也是走近群众的“心路”。来到村民家中,有活儿帮着干、有事帮着办,用情用心的陈列渐渐获得村民的认可。
走访中,不少村民向陈列反映因为交通不便,要翻山越岭、转车换乘,“办证比较麻烦”。“我们把服务送进去,相当于替群众跑腿,辛苦点也值得。”陈列说。为了便于群众“就近办”“自助办”,对于居住分散、留守老人多的偏远村寨,隆里派出所通过预约、代办、上门等方式,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派出所专设了办事点,方便搬迁群众“只跑一次”办理户籍业务。他们还通过网络社交软件、网络平台等设置网上警务室,及时发布警务动态、治安宣传、证照办理等信息,今年以来为群众办理各项业务100余件。
“今日来唱劝和歌,全家老少得安宁。有事摆开说明白,莫把烦恼记在心……”这是隆里乡华寨村流行的一首“劝和歌”。多民族聚居的华寨村辖3个自然寨和4个村民小组,村民间难免有时会产生摩擦。陈列与村干部商议,把警务室设在村寨里,让服务融入村民日常生活,同时指导村两委研究制定村规民约,鼓励村民积极参与自治。他们还把村中能说会道、能唱民歌的群众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调解队伍“劝和组”,通过“吃和气饭”“唱和气歌”和“挂和气匾”的方式,让产生纠纷的村民握手言和。
隆里古城是著名景区,丰富的文化和淳朴的民风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为了有效维护古城秩序,隆里派出所在华寨村“劝和组”的基础上,组建了“义巡队”“议事组”等治安类社会公益组织,减轻辖区治安管理压力。
“从军人到警察,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16年间,从退役军人到基层派出所所长,陈列先后被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贵州省“最美退役军人”、贵州省“最美基层民警”。“老百姓都希望能有安全的生活环境,有了安全感,才有幸福感。为百姓守一方平安,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陈列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