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大漠26年,老兵王麦成是个“心中流淌着清泉
大漠清泉润兵心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胡勇华
宽脸盘、丹凤眼、嗓音亮堂……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某边防雷达站一级军士长王麦成,是一个标准的西北汉子。战友们说,这位扎根大漠26年的老兵,是个“心中流淌着清泉”的人。
阳光照耀沙海,结束了数小时的值班,王麦成走出阵地眺望远方——阳光下,一条边防公路通向远方的沙湖。
26年前,王麦成下连到了连队,他第一时间跑到水车旁拧开水龙头,掬一捧清凉的水拂在脸庞上,一路疲乏瞬间消散许多。
身旁的老兵告诉他,这水是从镇上拉来的,隔一天拉一次;老兵还说:“大漠里的水金贵如油,一泓清泉润人心啊……”
不久后,王麦成跟随老兵去拉水。站在湖边看着沙海里的清泉,他心生感动:“雷达兵在沙海扎根,忠诚守望戈壁,他们的心,就像泉水一样至清至纯。”
翌年,王麦成当上了班长。性格木讷的他也有“犯愁事”:每次开班务会,他都紧张得张不开口;和战士沟通,他总是话到嘴边又咽下。时任指导员谢军耐着性子开导他:“让人信服,首先要有底气;没有底气,是因为自己还不够优秀。”
从那以后,他把许多时间都“压缩”到三个地方:训练室、值班室和雷达方舱。经过半年的努力,原本只是龙虎榜“新秀”的他,很快成长为连队小有名气的“金牌技师”。
一次,雷达电压突降,检查所有电路都正常。王麦成看着面板略有所思,找来一根木头轻敲几下,电流显示正常。
正当大家摸不清缘由时,王麦成笑着说:“最难解的题目,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解法——接触不好也会影响电流大小啊……”
原来,王麦成早已把这块板件的电路烂熟于心,通过排除法,很快锁定故障原因。听着王麦成的讲解,战友们对他投来敬佩的目光。
还有一次,王麦成与班里一位战士谈心。说到伤心事,小伙子泣不成声。不善言辞的王麦成一直陪在战士身边,拍着战士的肩膀说:“成长需要经历阵痛,挺过去,你会成长更快。”
这句话,来自王麦成的带兵笔记。
这些年,他注重学习积累,笔记本写满了各种摘录和自己的心得。王麦成也一直记得谢军对自己说的那句话:“多看书多学习,你就会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
王麦成憨厚的性格,让他赢得了战友的信任。班里战士有心事,都会先找他这个班长倾诉。王麦成也善于倾听大家的心事,并给出他的考虑和建议。
那年冬夜,从雷达阵地值班回来的王麦成看到一个人影,在营房前昏暗的路灯下来回踱步,走近一看——是老兵刘延福!他一脸焦急地说:“我家属刚打来电话说,儿子在家肚子疼得打滚……”
刘延福的家,在距雷达站近百公里的偏僻乡镇。如果此刻从雷达站出发,夜晚行车要跑1个多小时。
“这不能等!”说完,王麦成带着刘延福敲开了连长宿舍的门。连长马上安排排长带车,与刘延福一起往乡镇赶……
翌日清早,王麦成接到刘延福从医院打来的电话:“由于送医及时,身患急性阑尾炎的儿子,已经顺利接受手术……”听到这个消息,王麦成的脸上浮现笑容。
这些年,王麦成与刘延福成了感情最好的兄弟。在雷达站,每个人都是王麦成的兄弟:新战士杨明贵过生日,王麦成和战友一起给他订了蛋糕;中士甘思聪家属来队,王麦成带领战友一起,给他们夫妻俩准备锅碗瓢盆、申请派车接站……
那天,王麦成过生日,他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谁的人生路上不曾跋涉荒漠?我愿在心中留一泓清泉,灌溉荒芜的戈壁,滋润扎根荒漠的战友心田。
前不久,下士梁月亮参加旅里组织的军事训练考核,在王麦成的鼓励下,从及格线晋级“全优兵”。
周末清晨,王麦成拿起手机,给梁月亮发了一条信息:“只有荒凉的戈壁,没有荒芜的人生。”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