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找准装备体系增能的科学路径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5:50
导读: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系统与系统的较量,体系之能往往决定战争胜负。装备体系是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作战过程聚能释能的重要载体。强体系、弱平台可能胜过弱体系

  ■陈祖华

  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系统与系统的较量,体系之能往往决定战争胜负。装备体系是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作战过程聚能释能的重要载体。强体系、弱平台可能胜过弱体系、强平台。做好随时打仗准备,就要时刻保持现有装备体系能量最强状态。

  优化组合,结构增能

  步兵时代,一队士兵因排兵布阵不同而有不同的战斗力;而现代战争的“兵”,武器装备是重要构成,装备编配如同“布阵”。把什么样的装备,配到什么样的部队,不是简单的装备分配,而是体系的优化组合,实现“1+1>2”的作战效能,这也是现有装备体系增能的前提和基础。从制胜机理看,实现主战装备与主要部队的最佳组合、主战装备与保障装备的最佳匹配、主战装备与作战地域的最佳适应,战时装备体系才能释放出最大能量、发挥最佳效能。现有装备缺编时,应优先保障主要作战方向、主要任务部队;现有装备编余时,应及时组织清缴处置,为部队轻装上阵创造条件。

  升级改造,挖潜增能

  装备发展遵循迭代更新的规律,现有装备不可能一次性全部更新,新老装备配合使用是备战打仗的常态,有的老旧装备甚至还要服役较长一段时间。现有装备不管是老装备还是新装备,都是要打仗的装备。对部队而言,一方面要避免喜新厌旧、盼新弃旧,把老旧装备“刀枪入库”,失管失保以致失能失效;另一方面要针对性组织老旧装备适应性改造和升级,使其融入新的作战体系,始终保持状态最佳、故障最低、使用最顺,且这种改造升级,不是简单的“缝缝补补”,而是要从装备体系作战能力总体考量,充分挖掘老旧装备的潜能,增强体系作战能力。

  极限试用,纳新增能

  新装备是战斗力新的快速增长点,也是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重要支撑,在作战体系支撑下,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关键作用。新装备列装后,从工厂到战场,从性能指标测试到战技术指标检验,要经过近似实战的充分试验,才能不断完善。对部队而言,要以最严苛战场条件、最复杂战场环境进行极限式检测试用,在真敌情、高强度、昼夜连续中全面检验装备体系最大作战效能、极限作战效能,试出原始战斗值、体系贡献值。

  体系融合,联训增能

  体系化的武器装备需要体系化的训练才能掌握,否则,体系再先进也只能是摆设,就不能发挥威力。现代战争要求各军兵种作战单元能够随时融入主战军种作战体系,实现态势全域感知、火力全网协同,作战力量功能组合和武器装备“即插即用”,形成无缝衔接、高度融合的作战体系。另外,人装结合最大难点也在于人与装备体系的结合。所以,必须立足全军作战体系看军种体系、立足全域看单一作战域、立足多维看不同战场,通过组网建链、体系施训,查找装备体系最薄弱环节;通过固强补弱、反复训练,形成“肌肉记忆”,不断增强装备体系效能。

  精控细管,储备增能

  战争消耗能量,要求平时必须储够能量。作战能力储备,是衡量装备持续作战能力的重要指标;所有单装的摩托小时、行驶里程、飞行架次、开机时间、发射次数等余寿指标,构成装备体系的作战能力储备。指挥员往往关注手中武器能打多远,却容易忽视能打多久。对指挥员来讲,谁也不愿意带着一台摩托小时几乎耗尽的坦克上战场,谁也不愿意架着一门身管到寿的火炮开战。强化装备的体系作战能力储备,不能光看某一余寿指标,应始终保持训练消耗和体系作战能力储备的动态平衡。要加快构建武器装备现代化管理体系,强化全系统全寿命管控,通过平时的精细管控,实现和保持装备体系作战能力储备。

  精保快修,接续增能

  装备维修保障是部队持续作战能力的重要保证,是装备能量回补的有效措施。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通过有效的战场抢修,不仅成功修复大量己方战损坦克,同时也修复大量阿方受损遗弃的坦克,创造了“坦克越打越多”的奇迹。现代战争打的是大纵深、大体系作战,多是战术行动、战略保障,只有构建坚韧“保障网”,才能维持稳固“杀伤网”。基于全域保障、持续保障、精确保障要求,要着力推动战术自持、战役支援、战略支撑有机融合,构建各有侧重、优势互补、无缝衔接的维修保障布局;结合演训演练,切实提升部队一线伴随保障和战役支援保障能力。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