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服务站站长笔记本上的“√”
■宿留强 张依然
近日,笔者走进重庆警备区九龙坡离职干部休养所歌乐山服务站,只见营院内绿树成荫、环境宜人,老干部、老阿姨们闲坐聊天,欢声笑语顺着微风不时传来。荣誉墙上,挂着警备区休干系统比武竞赛的各种奖牌。
说起近年来服务站的变化和成绩,大家脑海中浮现出服务站代理站长、文职人员吴文芳的身影。
“你缺少管理经验,能承担站长的责任吗?如果干不出成绩,就别去逞这个能了。”几年前,上级经过综合考察,研究决定由吴文芳暂代服务站站长,丈夫与她谈心时说出上面的顾虑。
的确,面对组织和同事的信任重托,吴文芳虽感到欣喜,但想到服务站工作人员少、管理头绪多,居住人员杂、重点人员多,基础条件差、常有跑冒滴漏等难题,又感到压力山大。“不但要干,还要干好!”吴文芳暗下决心。
想要让这个仅有几名工作人员的服务站平稳运行,不是件简单的事。上任伊始,吴文芳处理琐细的日常事务、应对各类意外情况,常忙得晕头转向。没过几天,她手上多了一个小本子,接到新任务、遇到新情况就记录下来,抽空研究思考、归纳整理、制订计划。渐渐地,千头万绪的业务被理顺了,复杂低效的工作流程被更新了,待办事项前的“√”越来越多了,吴文芳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变得有条不紊,思路更加清晰。
住房整修一直是老干部们比较关心的事,也是排在吴文芳笔记中前面的一项工作。
服务站主体建筑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营区路面不平,下雨天稍不注意就会踩进水坑……服务站决定开展营院综合整治,老干部们非常支持。可真正到了实施阶段,问题却层出不穷。
一次,为拓展活动场地,施工方建议砍掉一棵大树,有的老干部听说后提出反对。面对分歧,吴文芳结合前期调研情况,带领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询意见、讲方案、听心声,最终研究确定了移栽的方案,获得一致赞同。
“这个地方不能堆积建筑材料,老干部来来往往,容易被绊倒。”综合整治期间,吴文芳每天都会多次到施工现场督导,记录工作进展,更新待办事项,及时排除各类隐患。一次,门诊部值班室的沼气管道突然泄漏,经检查发现是维保人员疏忽造成沼气上蹿,吴文芳立即要求施工方返工。“有小吴带着干,我们很放心。”老干部安敬亭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