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红色文化保护经验对沿江革命文物保护工作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一首流传近千年的宋词,道出长江流域各民族命运与共的内涵。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浩浩汤汤的长江,造就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
10月10日,习主席在江西省九江市考察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了解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等情况。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涉及青海、西藏、云南等13个省区市。两年间,多地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沿江革命遗址保护相结合,积极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扩大国防教育辐射效应。本期我们撷取几个城市红色文化保护的经验,以期对沿江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有所启发。
——编者
长江流域简图。
大江“万折必东” 浪花淘尽英雄
■郑蜀炎
一部文化地理志记载得分明:江即为江——人人熟稔的“江”字,在古代曾经是对长江的专指。于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华夏大地上的千百条奔涌之流,或曰水、或曰川、或曰溪。
难怪,当这个描述柔弱之水的汉字,一旦嵌入传统文化的成语中,便陡然有了如此分量、这等气势——江山万里、翻江倒海、锦绣江山……
中文里的“古”字,“十”与“口”相加,就是很多张嘴的意思。想来,在古代造字者的经验里,天下之古(即历史),大抵都是通过口口相传而流传下来的。尽管前人的认知未必准确,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伴随这条大江流淌千年、传诵不绝的瑰丽文化、英雄传奇、沧桑过往,不仅折射出中国文化有根有源的独特审美,更是富集着“中国元素”的特殊表达。
所有的美都是有理由的。“大江东去”,贯通古今、润泽万代。万里奔涌的波峰浪谷里、两岸延展的稼穑岁序间,构成燃起文明火种的“历史现场”。放眼历史的地平线,中华文明的千年文脉在这里薪尽火传,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在这里璀璨夺目。
所有的记忆也是有理由的。历史往往浓缩在“亘古亘今,亦新亦旧”的数字里,并以此作为一种特殊的语境,回溯和检索着历史——63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等4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3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41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465个,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118处、国家一级博物馆91家……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读懂长江就懂得了中国,滔滔江水亦如笔墨澜翻,有“饭稻羹鱼”的富庶,有“灼灼其华”的美艳,有“江汉汤汤”的豪情……每每漫步江边,捧读这部岁月写下的大书,撞击心头的总是那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长江流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度富集的区域。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崇高的土地上,必然成长起来许多高尚的精神。”长江流域就是这样一片土地,“高尚的精神”在这里凝聚打造出壮美的红色风景,使红色文化成为高扬于长江风浪中的耀眼旗帜。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是《庄子》里的名言。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曾抄录此句,题写给上海一大会址。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地,以先哲此语来阐述我们伟大事业的发展规律,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含深意。
当然,借用此句来描绘长江,亦是凿凿之言。
长江发源之始,不过是青藏高原之巅冰川雪山融化的涓涓细流。而当它辐辏南北数百条支流、贯穿约五分之一国土面积,不尽江水滚滚奔流大海时,就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一大河。
壮阔广袤的长江流域,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既是中国革命“涓流赴海、轻尘集岳”发展史的象征,又是一个民族以鲜血与奋斗的足迹为地标,描绘出来的一幅宏伟壮美的版图。
“故国山河壮,群情尽望春。”《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之一、四川省地下党负责人罗世文慷慨赋诗,就义在长江畔。今天,万里长江尽放眼,先烈们用热血浸润的江山,哪一座山不春风尽拂、哪一条河不春水泛波?
“声满天地,若出金石。”仰俯之间千帆尽,关于长江的历史、长江的文化、长江的述说,伴随着“万折必东”的大江,永远浩浩汤汤、奔流不息。
是的,永远。永远有多远,永远就在眼前。
贵州省遵义市赤水三中师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杨鹏 摄
贵州遵义段
红色小镇宛若明珠
■李锦 罗梅
中秋国庆假期,贵州省遵义市红色旅游一片火热。
在赤水市丙安古镇入口处,一座插满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旗帜的铁索桥映入眼帘,桥北岸立有“丙安红军渡口”石碑,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拍照。走进古镇来到红一军团陈列馆,桌椅、马灯、砍刀等老物件,向游客默默诉说着当年的红军故事。
遵义会议后,红军第一方面军曾在这里北渡赤水河,从而拉开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
丙安古镇是一座依赤水河而建的千年古镇。古代风貌的石板街、吊脚楼,因为有了战斗掩体、红军标语、石碑等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增添了又一重底蕴。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支流,位于赤水河中游的仁怀市、赤水市,是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的发生地,留有各类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百余处。这两年,仁怀市、赤水市依托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组织开展革命遗址遗迹专项调研,持续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在仁怀市长岗镇,红军曾在这里开展革命宣传活动,留下毛泽东住居旧址、马店会议会址、红军医院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岗镇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通过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当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已成为有名的红色小镇。”长岗镇红色文化馆负责人张林说。
笔者走进遵义市文化和旅游局革命文物科看到,该科科长覃朝江正带领工作人员忙碌地整理着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资料,审核项目规划方案,其中红色文物资源占了大头。
“盘活红色资源是对红色遗址遗迹最大的保护,我们要打造出更多‘丙安古镇’‘长岗镇’这样的‘红色明珠’。”覃朝江说,接下来,他们将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以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红培提升六个基础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打造融长征精神展示、红色文旅融合、名城风貌呈现三大板块为一体的建设保护格局,让更多红色文物得以修缮保护。
据了解,目前遵义市已编制完成《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集中展示带建设保护专项规划》等11个专项规划方案,积极探索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途径,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步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
小学生向红岩公墓敬少先队礼。姜英奇 摄
重庆段
红梅花开香满山城
■中国国防报特约记者 赵晓菡
山城重庆,长江如同盘旋的白龙绕城而过。
沿着嘉陵江畔一路东行,历史的脉络缓缓展开——红岩革命纪念馆巍峨矗立,《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修旧如旧,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的火车桥梁横跨半空……正在建设中的红岩文化公园渐渐露出全貌。
“诞生于重庆的红岩精神,浸润着这座英雄之城的每一寸肌理,滋养着每一个重庆人,孕育并形成独有的城市文化和精神特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岱良介绍,2020年,该市提出整体打造“红色三岩”、建设红岩文化公园的工作部署,通过实施系列规划建设项目提升红岩精神的影响力。为了更好保护红岩文化,今年,借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该市推动将红岩文化公园建设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
据了解,红岩文化公园主要依托红岩嘴、虎头岩革命遗址群进行建设,建设项目包括升级红岩革命纪念馆配套设施、新建重庆谈判纪念馆、开放《新华日报》总馆旧址陈列馆、建设红岩干部学院和红岩研究院等,并将红色文化资源串联成线。
红叶李如团团晚霞晕开在半山腰,四季常青的香樟树挺立山下。金秋时节,记者行走在红岩文化公园内,各类植被色彩斑斓。正沿着步道巡查的工作人员唐国英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等到冬天,这里还会开满红梅。朵朵梅花在寒风中傲然挺立,正如经典红色歌曲《红梅赞》中所描绘的景象。”
为还原再现历史,在规划红岩文化公园时,该市充分挖掘红岩村的历史故事和背景,通过环境绿化、旧址修复等打造本土化、人文化的特色景观。同时,针对嘉陵江畔历史建筑类型多样、风格不一的特点,他们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厂房进行保留改造,在保护红色资源的同时,与滨江沿线景观相融合。此外,重庆市还为红岩文化公园开设了旅游环线,加强与城市轨道、公交站的接驳。乘客从预定站点下车后,5分钟内便可到达公园。
“红岩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岩文化公园建设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既可以更好地保护传承红岩文化,也能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更具辨识度。”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党委书记朱军说。
预定新兵在九江舰接受役前教育。沈海斌 摄
江西九江段
红色飘带萦绕江岸
■林小强 袁志
浔阳江畔,庐山脚下,一条环绕长江岸线的风光带、文化带正在崛起。
“1998年8月1日晚,空军某高炮团一连指导员高建成在长江大堤突然溃决之际,把新兵刘楠奋力推到激流中的一棵树上。刘楠抓住了树干,却没来得及拉住指导员……”中秋国庆假期,新落成的江西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吸引着一批批学生前来参观,“红领巾讲解员”曹雨晴正忙着讲解抗洪故事。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后,江西段被列为7个重点建设区之一。去年11月,抗洪精神传承工程被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建设范围,坐落于1998年决堤处的九江抗洪广场升级为九江九八抗洪主题文化公园,成为当地传承弘扬抗洪精神、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今年4月底,该工程项目主体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二期项目同步完工,并对外开放。
“两年来,九江以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为核心,按照‘千年文化、串珠成链、创意重现’的方式,保护和展示九江文脉,将各景点连点成片,其中包含国防教育阵地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九江市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依托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他们汇聚九八抗洪主题文化公园、九江舰军事文化主题乐园、马当要塞风景区、“解放江西第一渡”遗址文化景区等红色资源,全力打造独特的国防教育核心展示区。
在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一艘退役舰艇——九江舰静静停泊。服役40余载、屡建功勋的九江舰,2019年退役荣归故里,广受群众欢迎,成为热门打卡地。
乘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东风,九江舰进一步拓展国防教育功能。景区工作人员余小涵介绍,该舰基于景点特色,延伸开展“老兵讲堂”“军嫂讲解”“海军旗语教学”等系列品牌活动。今年以来,参观人数已超过10万余人次。
“这是一级炮台,这是防空掩体……”9月18日,彭泽县马当中心完小百余名学生来到马当炮台遗址,聆听抗战故事。马当要塞风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列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后,对山体上的炮台、掩体、战壕等抗战遗址进行修复,对山脚下的抗战兵营广场进行复原,该风景区成为当地开展国防教育的又一重要场所。
如今,站在高处远眺,九八抗洪展陈馆、九江舰、马当炮台遗址……国防教育阵地点状分布,似一根红飘带萦绕着长江“最美岸线”。
江苏省泰州市海军舰艇文化园。李袁靖 摄
江苏泰州段
红色地标见证起航
■陆阳 单友康
10月的长江畔,秋高气爽,景色宜人。
位于江苏省泰州市的海军舰艇文化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三五结伴,登舰参观游览、拍照留念,近距离感受舰艇的独特魅力和人民海军的日益强大,在寓教于乐中接受国防教育。
泰州市拥有近百公里的长江岸线。大江东去,一时多少豪杰。1949年,在渡江战役的隆隆炮声中,人民海军在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将这个地名永远地镌刻在中国革命史册上。
一个不靠海、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缘何成为人民海军诞生地?“白马庙地理位置优越,距离长江近,交通便利,同时又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副馆长乔立兵说。
作为当时解放军东路突击集团的主要集结地和训练地,当地群众以“一切为了渡江,一切为了支前,一切为了胜利”的奉献精神,全民动员、全力以赴,克服重重困难,为渡江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前保障。
自2011年起,人民海军先后向泰州市捐赠3艘退役军舰和1艘潜艇。该市以“三舰一艇”为依托,按照旅游主题公园模式与国家4A级景区标准,打造集科普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为一体的海军文化展示平台和海军主题教育基地。自2021年开园以来,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
近年来,泰州市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依托海军诞生地的地理优势,抢抓建设高铁枢纽的重大机遇,推动红色景点南北联动,打造海军诞生地原址、纪念馆和文化公园“三位一体”的海军文化展示平台,开辟出海军诞生基地、海军舰艇文化园、高港烈士陵园、佴家庄战斗纪念碑等10条红色研学路线。
如今,海军元素在泰州随处可见。海军大道、海军小学、海军文化公园等,见证了泰州人民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奋斗前行。
当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泰州段)建设正在全面推进。泰州将发挥海军诞生地优势,形成以海军诞生地文化园、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海军教育基地、海军文化客厅等为主要构成的建设布局,着力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地标、人民海军的文化溯源地。预计到2025年,基本完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泰州段)建设任务,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将成为泰州的鲜明标识和闪亮名片。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