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深海阳光:是他们,忠诚守护着洒满阳光的万里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5:28
导读:深海阳光 这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兵,他们潜行于万顷碧波之下,悄然出征,默默返航;这是一群勇敢无畏的兵,舱室虽然狭窄,水下虽然没有日月,但他们胸怀天地、心中有阳光。 碧海丹

    深海阳光

    这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兵,他们潜行于万顷碧波之下,悄然出征,默默返航;这是一群勇敢无畏的兵,舱室虽然狭窄,水下虽然没有日月,但他们胸怀天地、心中有阳光。

    碧海丹心,誓言无声。英雄的潜艇兵们驰骋在大洋深处,忠诚守护着洒满阳光的万里海疆。

    ——编者

    三级军士长郑同柱

    “鹰眼”挑战

    “这不是郑班长吗?”正在学习强军网“军职在线”微课的战士小范,突然发现讲授《潜艇雷达导航使用注意事项》的教员中多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三级军士长郑同柱。

    这不是郑同柱第一次出现在荧屏上。他的首次亮相,是在央视节目《挑战不可能》的舞台上。

    “挑战不可能,是每一个平凡生命的极致追求……”当主持人的话语声响起,郑同柱身穿海军白色礼服缓缓走上舞台。等待他的,是难度空前的挑战——“鹰眼识别”。

    郑同柱

    这是一项在常人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前方的9个小屏幕上,每秒钟将闪现25帧画面,挑战者需要在15分钟内从13500帧画面中精准锁定仅出现0.04秒的目标人物。

    郑同柱紧抿双唇,两只眼睛如鹰隼般锐利,紧紧盯着面前闪烁的屏幕。

    很快,在现场嘉宾们的一片惊叹声中,郑同柱瞬时捕捉到关键帧,成功完成挑战。

    “原来真有火眼金睛!”台下的观众发出阵阵赞叹。而郑同柱依然抿着双唇,细密的汗珠从鬓角沁出。

    最初,面对节目组的邀请,郑同柱犹豫了很久:“潜艇兵的舞台在水下,我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参加节目不合适。”支队宣传科两次劝说他,也被他婉拒了。后来,还是在艇政委的鼓励下,低调内敛的郑同柱才下定决心,去挑战一回,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现潜艇兵的风采。

    回归战位后,郑同柱继续向专业发起挑战,尽力缩短捕捉雷达仪表盘上有效信息的时间。他深知,发现目标的时间每快一秒,在战场上制胜的概率就多一分。

    可是,面对大海的深邃多变,纵使有千锤百炼的绝招,也常常会措手不及。一次,潜艇在执行紧急任务时,遭遇了大雾,要在规定时间驶出港口,安全隐患很大。十几双眼睛同时看向郑同柱——没了舰桥瞭望,雷达成了潜艇的“眼睛”。

    郑同柱专心致志地捕捉着微弱的信号,口里不停地变换着操作口令……

    那段几小时的航程中,潜艇先后规避各类船只几十艘,顺利抵达预定海域。这意味着在这段航程内,郑同柱至少识别、判断了上百种目标情况。

    十年磨一剑,如今的郑同柱几乎把自己练成了雷达的一部分。在战友眼中,时刻迎接挑战早已成为他的一种本能。

    二级上士苏芳亭

    “叮当”战歌

    军港码头,潜艇正在装载补给,物资通过升降口一件一件被吞入“铁鲨”腹中。

    “深海潜行,‘龙宫’探险,没了补给可不行!”每到这时,最忙的要数炊事员苏芳亭。他一米八的个头,面容黝黑,憨厚壮实,心思却细得像根绣花针。潜艇空间有限,从重量到体积,从品类到数量,每样食材都需要精准装载。

    在艇上工作了10年,苏芳亭对此早已心中有数。码头上,他来来回回查看着整齐排列的食材,手里攥着一份特殊的清单,上面除了各类食材的总数,更详细地列着每日取用量。

    潜艇装载完毕,一个猛子就扎进了无尽的深蓝。

    海上,狂风骤浪;水下,暗流涌动。潜艇时而卧波突进,时而左右摇摆。舱室内灯光闪烁、警报频响,有的艇员用背包绳将自己绑在战位,耳朵上还挂着呕吐袋。

    苏芳亭

    厨房狭小,随着艇身的晃动,锅碗瓢盆叮当作响,食材调料四散零落。苏芳亭双腿分开比肩稍宽,努力与摇摆的潜艇同频共振,烧水、煮面、下入鸡蛋……一气呵成,舱室雾气氤氲。额上的汗珠迎着水蒸气膨胀滚落,他匆忙擦了两下,又紧了紧口罩。

    不一会儿,面条出锅,饭香四溢,艇员们吃得津津有味,一声声夸奖让苏芳亭心里暖暖的。

    潜艇航行到了后程,最考验炊事员的本事。要保证吃得饱,更要保证吃得好,饮食保障的最优解都藏在苏芳亭心中的“账本”里。精确到每个艇员、精细到每餐食谱,深海大厨必须学会算“小账”。

    一年元旦,连续潜行几周后,潜艇又接到任务指令,将推迟数天返港。“每逢佳节倍思亲,苏班长,晚上能吃到饺子吗?”官兵的心愿摆在了艇领导和苏芳亭面前。

    “包饺子是个好提议,但我们的蔬菜够不够?”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苏芳亭来到冷库一角,打开他的“宝盒”,整理出大半筐依旧新鲜的节余蔬菜。

    和好面,剁好馅,大伙一起包起了饺子,一股暖流在舱内涌动着。香气四溢的饺子端上了桌,节日的氛围也瞬间拉满。看着战士们开心满足的表情,艇领导拍了拍苏芳亭的肩膀:“你的小厨房关键时刻还真能顶大用处!”

    官兵美美地吃了一顿晚餐,随即又迎来紧张的战备值班。潜艇随大海的脉搏律动继续航行,苏芳亭也回到自己的战位。叮叮当当的战斗之歌在深海再次响起。

    一级军士长张传进

    闪光航迹

    深海之下,潜艇静默航行。任务临时下达,艇员们迅速做好了战斗准备。根据艇指挥所通报,此次演练不清楚对手实力,也没有太多辅助判情的信息。

    舱室内,海图迅速铺展开来,张传进的目光在海图的一角定格了几秒钟,随后快速操作鼠标在设备显示屏上勾勒出海区的大致方位。他心中一凛:“又是一场硬仗!”

    进入任务海域,张传进第一时间捕捉到目标信号并上报艇指挥所。不一会儿,波涛之下,鱼雷如脱弦利箭,准确命中目标。

    演练结束,张传进长舒一口气,身子向后倚靠在座椅上,冷峻的面庞微微仰起,露出一抹轻松的微笑。

    耳机里传来的声音,是裹挟着海浪、海洋生物和各型舰船发出的杂音。纵横深海26年,张传进能从多种杂音中甄别出目标舰船发动机和螺旋桨的声响,并据此判断出目标舰船的信息。

    “水下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作为听风者,潜艇周边的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不能错过。”艇行深海,鲸鱼悠长的低吟,海豚和鱼群悦耳的鸣叫,都成为他耳中的优美乐曲,而他最感兴趣的,便是探寻蕴藏其中的奥秘。

    长时间游弋远海大洋,张传进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屈指可数。每次潜艇远航,他总忘不了给妻子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航迹瓶。一个个玻璃瓶里收集着来自不同海域的海水,瓶身贴着的标签上,张传进细心地标注了取水时间。

    张传进

    如今,这些水瓶被妻子整齐地排列在书柜里,满满一墙。她最喜欢上午那段时间——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水瓶晶莹剔透、熠熠闪烁,她仿佛也看见了碧波荡漾的大海,看见了丈夫搏击深蓝留下的一串串闪光足迹。

    夕阳染红海面,潜艇归港。踏上码头的时候,张传进不经意间回头一瞥,高高耸立的舰桥与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融为一体,深沉而威严。

    他知道,在潜艇兵一往无前的航程中,没有劈波斩浪的风景,但每一道航迹,都澎湃着对祖国的深情。此刻,一首写给潜艇兵的歌回响在他的耳边——

    当我们潜入深深海底,理想在天空展翅飞翔;

    当潜艇与太阳一同升起,我们把光荣在心里默默珍藏。

    二级上士邱毅

    独当一面

    寂静海底,无声潜行。

    舱室内,正在举行一场庄严的水下火线入党仪式。鲜红的党旗下,并排站立着3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邱毅举起右拳,一字一句地宣读着入党誓词,一双机敏的眼睛闪着炽热的光。

    “祝贺你成为独当一面的潜艇兵。”仪式结束后,艇队领导握紧他的手,眼里满是笑意。

    那天,邱毅一遍遍回味着这句话。一路走来,他吃了不少苦头,如今,“独当一面”无疑是对他努力最好的回馈与褒奖。

    邱毅第一次出海便遇上了寒潮,数米高的巨浪腾空而起,旋即如泰山压顶冲击深海。被激流裹挟的潜艇震荡摇晃,速潜下沉。邱毅面无血色,蜷缩在舱底角落里,痛苦地紧闭眼睛。

    “这是每个潜艇兵都要经历的第一关,一定要挺过去!”班长孙泽良手撑着舱壁,不住地安慰着邱毅。

    可要迈过这第一关,谈何容易。在接下来的抗眩晕训练中,邱毅让战友把自己绑在旋转的器械上,强忍着天旋地转的不适,一圈一圈反复加练,很快便适应了大风浪航行的节奏。专业知识学习中,他铆在战位,对照着电路图一个个阀门学操作,终于在独立值更考核中夺得第一名。

    邱毅

    距离一名合格艇员还有多远?接下来,邱毅面临着另一道难关——爬发射管。管内黑暗狭窄,仅容一人匍匐通过。随着海水不断注入,气压持续升高,胸腔、耳膜压力陡增,邱毅每次都是紧紧拉着前面战友的脚,才一点一点蹭出来。由于姿势不对,肘部经常被磨得渗出鲜血,而他却浑然不觉。

    正式考核那天,邱毅刚贴着班长站定,班长便回过头严肃地对他说:“如果想真正过这一关,待会儿进入发射管,可不许拉住我的脚。”心思被看穿的邱毅顿时瞪大了眼睛。

    刚进入管内,他的心脏便怦怦直跳。每一次,班长的脚伸过来时,他都想死死抓住,但瞬间他又将手掌攥成了拳头,铆足劲埋头向前。

    海水突然灌入,压力骤增,无边的黑暗仿佛吞噬了一切。终于,发射管前盖打开,一道亮光直射而来。他知道,这一关终于过了!

    桨叶犁开波涛,潜艇持续下潜。突然,一阵尖锐的警铃声把邱毅的思绪拉回现实,他迅速奔向战位,做好战斗准备。口令声此起彼伏,战斗一触即发。邱毅把“独当一面”四个字深刻心底,一个新的奋斗目标愈发清晰——向大洋更深处前进,随时准备好发起雷霆一击。

    本版文字:茆琳  王冠彪  张利宁  羡崑

    图片摄影:茆琳  张利宁  王添  丛欣廉  王凤

    版式设计:孙鑫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上一篇:长城瞭望丨在解难纾困中激发内生动力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