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连续奋战救灾一线 守望相助共渡难关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4:14
导读:投入到灾后重建了。 12月21日,施工人员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梅坡村搭建活动板房。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摄 12月20日,武警甘肃总队机动支队官兵在积石山县刘集乡崔家村搬运救

    一名炊事兵的震中二十四小时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武诗韬  通讯员  郭佳兵

    见到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二级上士申壮壮时,他正在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中学操场的空地上麻利地切土豆。

    一时缺人手,记者便加入帮厨队伍,一边拿剪刀剪宽粉,一边和申壮壮聊起他抵达震中后的24小时。

    12月20日18时,接到增援命令后,申壮壮随部队机动至大河家中学操场。一下车,他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为灾区群众准备第二天的早餐。

    积石山县海拔较高,天黑后气温迅速下降。带来的桶装饮用水很快冻成冰坨,只能用工具凿开,再倒入锅里慢慢解冻。醒面发面需要时间,申壮壮就先用瓶装水和面。

    一番忙碌后,申壮壮发现面团还没发好。温度不够!他赶紧将面盆放入温水中。过了一会儿,面团开始膨胀……

    当申壮壮和战友们把发好的面团做成包子和葱花饼,赶制出200份早餐时,已是21日凌晨2时。

    21日凌晨4时02分,积石山县又发生4.1级地震。

    晃动把刚睡熟的申壮壮摇醒。看一眼时间,他索性直接起床,在炊事车旁架起案板,开始择菜、洗菜、切菜。

    “凌晨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感觉手像被刀割一样。不过切菜可不能戴手套,一是太滑容易切到手;二是菜有水分,水浸湿手套后,那冰冷的感觉,还不如不戴。”申壮壮说。

    “剪宽粉看起来简单,但要讲究长短适度,15厘米左右比较合适,口感也好。”申壮壮一边熟练地切菜,一边向记者传授“秘诀”。

    做西红柿炒鸡蛋这道菜时,申壮壮加了点葱花点缀。他说:“一顿饭,总得有点绿色点缀,有了绿色,就有了生命力,能让人感到希望。”

    “晚上冷,给受灾群众做点羊肉,让大家喝点羊汤暖暖身子。”下午的任务是烹饪100多斤羊肉,蒸400个馒头。吃过午饭,没怎么休息的申壮壮又投入下一场“战斗”。

    先把冻住的羊骨、羊肉劈开,放进锅里慢慢解冻、焯水,再趁着饮用水还没结冰,赶紧蒸几屉馒头。

    18时,太阳徐徐落山。虽然24个小时里只睡了2个多小时,又冒着严寒和余震,申壮壮却越干越有劲。记者问:“累吗?”他坚定地说:“为了受灾群众,累点也值得!”

    12月21日,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陈家村安置点,第76集团军某旅战士给孩子们讲故事。解放军报记者  李  蕾摄

    “帐篷学校”开课了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杨明月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12月21日上午,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石塬镇肖红坪村一个临时安置点的帐篷里,数十名孩子在第76集团军某旅下士蔡新哲带领下放声歌唱。

    12月19日,该旅连夜抵达震中救援,搭建帐篷、架设暖炉,为灾区群众提供热食和医疗保障。官兵注意到,这几天学校停课,家长忙着灾后重建,无暇照顾孩子。

    为帮助孩子们尽快回归正常学习生活,官兵连夜搭起帐篷,选派1名指导员和3名大学生士兵担任老师,并联合当地村委会、志愿者和学校老师,在临时安置点建起“帐篷学校”。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帐篷学校”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由于帐篷数量和空间有限,目前只能容纳40至50名学生,他们将80余名学生分为高低年级两个班次分开上课。

    当蔡新哲带领帐篷内的孩子们唱歌时,帐篷外的孩子也一起合唱起来。蔡新哲受到鼓舞,带领大家一起高唱《团结就是力量》,嘹亮的歌声飘扬在安置点上空。

    “感谢解放军建起这个‘帐篷学校’,这下我们安心了。”帐篷外,学生家长冯蓉告诉记者,他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灾后重建了。

    12月21日,施工人员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梅坡村搭建活动板房。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摄

    12月20日,武警甘肃总队机动支队官兵在积石山县刘集乡崔家村搬运救灾物资。安鹏飞摄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上一篇:团结一致 协同作战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