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传达通知”莫随意
■任强盛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戚勇强
“全连集合!”
冬日的一天,空军某部某连晚点名刚刚结束不久,一阵急促的哨音在营区响起。连队集合完毕后,干部刘彦辰开始传达关于学习某单位经验做法的通知。
通知传达完毕,官兵们回到班排纷纷抱怨起来:“原来紧急集合只是为了传达经验做法”“洗漱时间又不够用了”……面对大家的吐槽,刘彦辰感到很无奈,因为像这样要求立即传达的非紧急通知,他已不是第一次收到。
“非紧急通知为啥要连夜传达?”正在基层蹲点的该旅一位领导对此展开调查。通过梳理基层收到的文电通知,他发现,有些通知涉及风险预警、安全提示等重大事项,确实需要紧急传达,而大部分通知的内容都是一般性事务,次日再组织传达学习也来得及。更让人不解的是,这些通知经常是赶在每天下班前才下发。
为了弄清真相,这位领导又与部分机关人员进行了沟通。一名参谋说,有些时候,由于担心基层落实工作“慢半拍”,在下发通知时特意标注“紧急”,希望引起基层的重视。一名干事坦言,有些通知要求连夜传达,并不是通知的事项紧急,而是经办人员心急,没有考虑基层实际,完全按照自己的工作节奏行事。
“需立即传达的通知,一刻不能耽误;非紧急事项,严禁连夜传达。”机关交班会上,这位领导摆出自己发现的问题。该部党委一班人态度鲜明,要求机关有关部门作出整改,“开展工作、部署任务要区分轻重缓急,心里始终装着基层,不能随性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此外,他们还举一反三,对机关下发文电通知的流程进行了规范,要求签发通知的领导严格把关,不得随意提高密级,不准搞层层加码。同时,教育引导机关干部加强工作统筹,提高办事效率,抓好跟踪问效,不能认为会议开过了、通知下发了、任务布置了就完成履职了,更不能从个人和部门利益出发,随意干扰基层秩序,增加官兵负担。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整改,刘彦辰明显感到,需要连夜传达的通知明显减少,而且机关在下发通知前,经常会提前了解基层正在干什么、有没有时间。“机关不折腾,基层少忙乱。”他说,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才能实现“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