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张 晗
与日常普通话语表达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做好官兵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随着时代发展变化,我军官兵思维习惯、接受方式等都在不断变化,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与时俱进改变话语表达方式,注重以故事动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调试好“温度”,把握好“力度”,用新的话语表达方式滋润人心,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效。
善用故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用故事讲道理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方法。精彩的故事吸引人,通过讲故事做思想政治工作,可将复杂、高深的道理通俗化,让官兵易于理解和接受,也容易引发官兵思想情感共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过多使用理论叙述来表达,不仅难以说服官兵,更难以入脑入心。因此,讲好强军故事,传播好强军声音,需要把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结合起来,寓理于故事中,将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故事化叙述、故事化表达,以讲故事阐释道理、体现真理、传递智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要善于讲述发生在官兵身边的故事,把故事变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用故事去传递思想、明事理,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用“半条被子”的故事来体现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感情,用“半截皮带”的故事再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强大信仰力量。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故事化表达要符合时代性、导向性、真实性等原则,讲述的故事必须符合人们公认的道德标准,尤其是政治性要求。另外,要注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故事化表达效果。比如,《档案》节目使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对历史事件进行场景模拟,让历史故事重现;用年青一代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方式阐释主流价值观,不仅鲜活生动还很接地气,深受年轻观众欢迎。
巧用修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使原本严肃生硬的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些许生动性、趣味性,可迅速抓住官兵眼球,激发他们接受教育的热情。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话语表达变得细腻生动、灵活有趣,既能展现出高屋建瓴、澎湃不竭的话语力量,又能表现出行云流水、谈笑风生的话语韵致。例如,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运用比喻增添话语美感,使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运用排比增强话语磅礴之势,使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纵向上的逻辑性与层次性,又有横向上的清晰度与延伸性,不仅能帮助思想政治工作者树立威信,还能给予受众醍醐灌顶的震撼,有利于摆脱“八股文式”的说教方式,使话语更为生动地直达人心。又比如,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借用“人生的扣子从第一粒扣子开始就要系好”,来阐述青年时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借用“缺钙”“软骨病”,来比喻理想信念缺失的危害性;借用与价值相关的词“金山银山”,来比喻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要性,等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用修辞应确保合理、合适,避免不加分析、不加选择地胡乱使用,否则适得其反。同时,也要避免使用过多,造成不必要的复杂与繁琐,不能为了使用而去使用,不能只停滞在技巧方法的单纯生搬硬套。
妙用俗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搭“天线”也要接“地线”,在某种程度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讲道理。用官兵熟知的俗语,会让人倍感亲切、拉近距离感。用日常生活中的俗语阐释“高大上”的道理,不仅可使高深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还更具亲和力,让人听得进去并听得明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常以政策法规、政治理论等内容居多,具有意识形态性的特征,话语内容具有理论性、抽象性、政治性等特点。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走进官兵心里、了解他们的生活,将“高大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生活化、接地气的俗语来表达,特别是使用官兵喜欢的话语、贴近官兵生活的话语,让他们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才能达成教育目的。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广大官兵耳熟能详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通俗易懂又振奋人心的话语,不仅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供给,符合官兵兴趣爱好,更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