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77名烈士建档立碑,村民石进华义务守护烈士陵
为77名烈士建档立碑,村民石进华义务守护烈士陵园40余载——
“卧龙山是我一生的牵挂”
■李叶道 本报特约通讯员 易传涛

图①:石进华来到烈士陵园,与烈士“聊家常”。吴贵勇摄

图②:通道县第一完全小学组织师生代表来到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活动。资料照片
“又一年过去了,通道县在你们的守护下,建设得越来越好了。”元旦刚过,长年被松柏掩映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烈士陵园内,白发苍苍的七旬老人石进华像往常一样到这里清扫园区、擦拭墓碑,和长眠于此的77名烈士“聊家常”。冬去春来,他已坚持了40余载。
1982年,28岁的石进华经过考核,被驻军某部聘为仓库保管员。因工作需要,他常常往返于仓库和县城之间。一段时间下来,石进华发现有一条便捷小道——沿着田间小路经过卧龙山山脚,可直达县城城南街道。
“每次路过卧龙山,都能看到半山腰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坟头。可从没听村里人说过,这是谁家的坟地。”石进华心中充满了疑问。回家问询村中长辈,才得知真相。
20世纪70年代,驻军某部在当地建设国防工程。山高林密的自然环境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该部官兵勇挑重担,圆满完成施工任务。令人痛心的是,有77名官兵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该部与通道县地方政府共同确定把卧龙山作为烈士安葬点,此后每年清明节,该部都会组织官兵到烈士陵园祭扫。
1982年清明节,石进华随部队官兵到烈士陵园祭扫。拾级而上,第一次来到陵园的石进华,看着四周疯长的杂草、被雨水侵蚀的墓碑,心里五味杂陈。“山高路远,烈士亲人不能经常过来祭扫,我可以守护他们的长眠之地。”石进华的想法得到了驻军部队领导的支持。
从那时起,石进华完成工作后,常去陵园四处看看有无异常情况。每逢周末,他会叫上家人到陵园除草、清扫、擦拭墓碑,将烈士陵园整理得干干净净。
一次,石进华在擦拭墓碑时,发现有些烈士墓碑上的生平记录因受侵蚀,已经模糊。“不能让烈士的事迹湮没无闻!”他决心对烈士陵园进行一次全面整理,为每一位烈士重新建档立碑。
“这件事现在不做,以后想考证就更难了。”石进华拉上妻子吴凤宜一起加入烈士墓的修缮工作中。
“墓碑的材质大都不统一,有的是松树板、有的是水泥,木质墓碑有时一掰就断开……”石进华告诉笔者,墓碑上的碑文大多模糊不清。为保证烈士碑文的准确性,夫妻俩还奔走于档案部门查找资料,确保信息无误。历时3年,终于将英烈的姓名与生平事迹核对完成。
40多年来,军地联合对烈士陵园修缮了4次。如今,墓碑统一为青石材质。“这是烈士们的家,把家打扫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他们住得才舒服。”每当石进华说起这些年陵园的变化,言语中总是充满了欣慰。
时光荏苒,从青丝到白发,石进华已默默守护陵园40余载。“卧龙山是烈士们的长眠之地,也是我一生的牵挂。”谈及未来打算,石进华坚定地说,“烈士们为国防建设牺牲,长眠在我们通道侗乡,我所能做的就是继续当好他们的守陵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