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味道
幸福的味道
■向贤彪
当过兵的人,大都有帮厨的经历。尤其是过年过节,干部轮流到伙房帮厨,更是部队的好传统。一来减轻炊事班战友的负担,让他们轮流得到休息;二来把伙食改善好,让大家吃好不想家。随着春节的临近,在部队帮厨的那些往事,如同过电影般在脑海中闪现。
第一次帮厨是在新兵连。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我入伍来到云贵高原某工程团,新兵训练地点在一个叫猴子沟的地方。眼看要过年了,在新兵六连当通信员的我,听到连长和指导员商议改善连队伙食的事。连长任友群是河南人,自告奋勇地说:“包饺子我拿手,过年我教大家包饺子。”指导员熊占国说:“我是四川人,从小就跟母亲学习熏腊肉,让司务长买点猪肉回来,早点把腊肉熏好,过年时好让大家一饱口福。”
说干就干。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天,指导员带着炊事班的战友到后山砍了几大捆柏树枝,说柏树枝熏的腊肉最香。接着,司务长把猪肉也买回来了。指导员把炊事班的战友召集起来,带着他们把肉切成大小适中的长条,将食盐和花椒、八角等香料,用微火慢慢炒出香味,趁热在猪肉上反复揉搓,让其味渗透肉里。腌制几天后,指导员点燃熏肉的柏树枝,并指导炊事班的战友及时添柴、适时翻动,让肉熏得更加均匀……
指导员这边点火熏肉,连长那边也摆开了“战场”。随着一声急促的哨音,各班推荐的新战友整齐排成一列,待值班员报告后,连长上前进行动员:“大家想不想吃饺子?”“想!”“想就自己包!现在我当教练,你们跟着学。既要会擀皮儿,还要会包,让大家过年吃上饺子。”随即,大家来到伙房,看连长作示范。半天下来,参加包饺子培训的战友学得有模有样,只待过年时一显身手。
除夕那天,随着夜幕的降临,伴随着一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战友们整齐地步入餐厅。唱完《我是一个兵》后,大家围桌而坐,开始享用丰盛的年夜饭——红烧肉、焖鸡块、炸年糕、蒸腊肉……最后是一大盘白菜猪肉馅饺子。那是军营年夜饭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灯光映红一张张青春的脸庞,连长、指导员满意地笑了。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团政治处报道组,开始了紧张的学习和采访。一转眼,入伍后的第二个春节悄然来到。这时,团首长作出一项决定:“咱们工程部队驻地分散,全团官兵分散在几十个施工点上。从腊月廿三农历小年开始,从团领导到机关干部(包括报道组的同志)都下到各个连队去,深入基层和各施工点,指导做好春节前的各项工作。下去的同志要与基层官兵同吃同住,主动参与年货采购、帮厨等工作,让大家过一个安全、祥和、丰盛的春节。”
当时,我和政治处的另一名干事被分配到二营九连。腊月廿九,那名干事随连队文书去准备节日文体活动,我随指导员胥振杰到伙房帮厨。来到伙房后,指导员交代:“今天帮厨有两项任务,一项是协助炊事班做晚饭,一项是为明天的年夜饭做准备。”接着,他问我:“会切菜吧?”“会的,在家里干过。”说罢,指导员带着我开始切菜。待把当晚吃的菜准备好后,我们又和炊事班的战友忙起年夜饭——搓豆腐丸子、炸扣肉、做饺子馅……指导员曾经当过炊事班班长,干起厨房的这些活轻车熟路,令我佩服不已。
当晚,想起白天帮厨的情景,我难以入眠,披衣起床,连夜写了稿件《九连干部好作风,过年帮厨暖兵心》,大年初二在《工程兵报》一版刊发。
后来,我提了干部,任二营十连一排排长。那年年底,我带领全排在野外执行输油管线除锈任务,因任务紧张,只能在施工点过年。驻地偏僻,我们采买的年货有限,只有少许猪肉、鱼、豆腐、粉条等。那年的年夜饭菜谱,被我编成一段顺口溜,写进当天的日记:“猪肉炖粉条,油炸年糕黄。萝卜拌大葱,青笋分外香。鱼汤炖豆腐,滑顺入肚肠。官兵齐振奋,温暖满心房。”
再后来,我的工作多次变动,无论在基层还是机关,抑或是走上师团主官岗位,我都以新兵连干部为榜样,保持了过年过节帮厨的习惯。
那一年,我在某军代处任职,某炮团到野外打靶归来,腊月廿九乘军列路过江西赣州,需要在军供站用午餐。接到任务后,腊月廿七这一天,我带机关的同志连夜赶到赣州,向军供站布置任务、提出要求。第二天一早,我和军供站的同志上街采买,回来后顾不上休息,投入紧张的加工烹饪。
经过一天多的紧张忙碌,腊月廿九11点半部队到达时,我们已将热乎乎的饭菜摆上了桌。部队官兵连连夸赞:“没想到你们提前给我们过年了,让我们吃上了火锅,还有这满桌丰盛的菜肴。”因为没来得及介绍,炮团负责后勤保障的领导见我戴着白帽子、围着白围裙,便把我当成了厨师,握着我油腻腻的手说:“老师傅啊,谢谢你们!”引得一阵哄堂大笑。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