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建立兴趣小组,激发官兵参与热情——
增强活动吸引力 摆脱“手机依赖症”
■胡宝府 刘子超
“休息时间,有些连队的官兵大多喜欢窝在宿舍玩手机,你们宿舍里却空荡荡,大家都去哪儿了?”前段时间,南部战区空军某旅组织科陈科长到基层进行调研,抵达某雷达站时正是周末,在官兵宿舍里却没见到几个人,这让他感到有些奇怪。
“自从站里结合单位实际和官兵需求建立兴趣小组后,大家就不再一味沉迷手机了。”该站冯指导员作出解释,“要让官兵愿意放下手机,就要组织更有趣、更有意义的活动。”
过去,该站也存在“一人一机一世界”的情况,一到周末休息时间,很多官兵“机不离手”,成为名副其实的“低头族”。为改变这种状况,干部骨干组织开展歌唱比赛、集体观影等活动,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个别同志为了回宿舍玩手机,经常找理由请假。
事情的转机,来自老兵裴小波。裴小波是一名班长,为人亲和友善,深受战士喜爱。在日常工作训练间隙,他经常有意识地收集大家对开展课余文化活动的思想反映。
“也不是一定要玩手机,拿着手机一坐一上午,头晕眼花很不舒服,只是文化活动总是那几样,都有审美疲劳了”“组织活动能不能事先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不能站干部想搞啥就搞啥”……裴小波将有关情况向站里作了汇报,党支部一班人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立即着手整改。
“提升课余文化活动吸引力,必须考虑官兵的感受、符合官兵的‘胃口’,才能让他们愿意参与、踊跃参与。”冯指导员介绍,他们从增强“用户体验”的角度审视自身问题,在掌握官兵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基础上,紧贴官兵多样化需求建立各类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从而减轻对手机的依赖。
跟随冯指导员的脚步,陈科长前往各兴趣小组的活动场所。俱乐部内,战士们三五成群,有的排练歌曲,有的在打桌游,有的面对一幅油画讨论技法;健身房里,散打格斗、街舞“斗牛”精彩连连;篮球场上,趣味投篮和轮滑竞赛同步展开、互不干扰;营区后院,“真人CS”激战正酣,战士们将警卫战术、应急处置融入其中,依托树木、小路和掩体开展对抗,既锻炼了团队配合能力,又愉悦了身心……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让官兵沉浸其中,也让陈科长的疑问有了答案。
打完一场“真人CS”,战士杨海涛有些意犹未尽地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战友们聚在一起运动娱乐,比一个人玩手机有意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