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东井村打造红色文化展馆传承红色基因——
“俺们村出了两位大英雄”
■都玉秦

东井村红色文化展馆里,殷长才的儿子殷曰海为学生讲解。受访者供图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井村,一个藏在山峦沟壑中的古老村庄。今年春节假期,这个往日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因为村里新建不久的红色文化展馆,变得热闹起来。
赶赴红色文化展馆的参观者,大多是怀着对东井村两位英雄的敬仰而来——70多年前,东井村青年殷长柏、殷长才先后参军,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分别荣立一等功。
“济南战役魏家庄战斗中,殷长柏独自一人端着一挺轻机枪、带着一枚手雷进入敌人工事。与敌人对峙时,他临危不乱,几十个敌人缴械投降”“1949年渡江战役,殷长才所在部队成立侦察分队,先行渡江夺取船只。4月22日晚,殷长才和战友们共带回10余条渡船,因战斗勇敢荣立一等功”……站在殷长柏、殷长才的生平事迹展示墙前,东井村党总支书记、退役军人牛学臣声情并茂地向笔者讲述两位英雄的故事。像他一样,如今大多数东井村村民讲起“东井双英”的事迹,都如数家珍。
“如果不是村里建起了红色文化展馆,两位功臣的故事,可能就慢慢湮没在历史中了。”牛学臣说。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曾在东井村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人,大都有着宝贵的红色记忆,村里的一茬又一茬孩子也都听着英雄的故事长大。然而,随着亲历战争的老人们老去,许多故事在后人的口耳相传中,渐渐模糊了最初的面貌。
2021年,27岁的牛学臣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为了“把真实的红色记忆留住”,这位有着8年军旅经历的老兵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打造一座红色文化展馆,梳理东井村的红色历史,将承载记忆的老照片、老物件等集中陈列。
向淄川区人武部寻求支持,前往有关部门查阅县志,走访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2023年6月,东井村红色文化展馆筹备工作正式启动,陆续征集到近200件照片、书籍、纪念章等资料。其间,从外地寄来的两张已经泛黄的功劳证上,大家惊喜地发现,解放战争时期从东井村参军的50多名青年中,竟涌现出殷长柏、殷长才两位一等功臣。
“殷长柏1956年退役后留在浙江工作,殷长才1954年转业到原淄博工矿特区,都没有回到东井村。两位英雄如今都已去世,村里的老人只知道他们当过兵、立了功,但要不是他们的子女这次提供实物资料,恐怕没人知道他们在战场上如此英勇。”牛学臣激动地对笔者说,“俺们村出了两位大英雄,这让每一位村民都很骄傲!”
牛学臣介绍,为更好地弘扬“东井双英”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在淄川区人武部支持下,展馆除展示东井村红色历史外,还增添了国防教育相关内容。2023年10月挂牌“淄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淄川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后,东井村红色文化展馆成为周边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展馆中,几位东井村退役军人正义务为参观者讲述红色故事,提供参观引导服务。“能为弘扬东井村红色传统出把力,让更多人记住家乡的英雄,俺们义不容辞。”一位老兵说。
据了解,为了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东井村还对展馆配套设施进行优化改造。因经费有限,许多村民自愿加入,利用从自家带来的小推车、锄头、铁锹等工具,通过肩挑、人抬、手推,修建了12000平方米的馆前小广场和共计容纳80余辆汽车的4个停车场。
笔者到东井村采访那天,正逢淄川区人武部开展春节拥军优属走访慰问活动。“东井村建起的红色文化展馆规模不大,留住的却是一段宝贵的红色记忆。村民的自觉守护和参观者的敬仰传承,一定会让红色基因生生不息。”走出东井村红色文化展馆,淄川区人武部政委谷孝锋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