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的“蓝天”
■解放军报记者 王钰
“看看今天外面的天空,瓦蓝瓦蓝的,PM2.5个位数,说老实话,我站在这里,心情也放松了不少。”
8日上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接受集中采访时,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面对记者笑着说。
回首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APEC蓝”一词在网上不胫而走。当时,在水立方的欢迎宴会上,习主席面向人民,也是面向世界承诺:“这并不是一去不复返的短暂蓝天,未来北京将会有持久的蓝天。”
也是在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诺千金,十年践行。“一盘棋”下出水清岸绿、“天天天蓝”。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达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数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
“当年的沙尘暴就像PM250。咱们从PM250过渡到PM2.5,现在PM2.5也解决得差不多了,这些年在一步步往前走。”3月6日,习主席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强调,“只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就要保持定力。而且,不要光批评、指手画脚,而是真正行动、干起来。”
2023年12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燕琴和团队把最新的“全国地表SAR遥感监测成果”提供给环京津冀6省市相关部门,助力环境监测和改善。
她所在的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是“最年轻”的界别,设立刚刚一年。这个全国政协30年里首次增加的新界别,凸显了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决心。
一年来,环境资源界委员们共提交提案160余件,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出谋划策。
支持和参加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全军官兵同样挺膺担当。建设美丽中国,守卫美丽中国,在青藏高原驻训的部队,将所有垃圾全部打包带走;边防部队营区有野生动物出现,官兵悉心呵护;长江岸线湿地和生物保护,省军区系统积极参与……迷彩身影,不断擦亮美丽中国的底色。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
我们相信,美丽的中国,必将拥有持久的“蓝天”。
(解放军报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