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事须“以尽心为急”
处事须“以尽心为急”
■良 言
宋代吕本中有云:“处事者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意思是说,善于处理事情的人,不会把聪明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尽心尽力放在第一位。这句话,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忠诚履职、担当尽责依然有很强的镜鉴意义。这启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没有任何退路可言,容不得半点小聪明、花架子,唯有咬定目标,稳扎稳打、扎实苦干,才能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处事“以尽心为急”,是应有的党性觉悟和为官境界。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廖俊波等优秀党员干部之所以受到群众爱戴,就在于他们处事“以尽心为急”,全心全意办好群众急难愁盼之事。党员干部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人民多作贡献,而绝不能靠作秀讨巧、搞形式主义博眼球。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尽心为急”,以人民利益为先,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为重。
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政绩观决定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谋事心态、履责状态。一些党员干部处事之所以不“以尽心为急”,而“以聪明为先”,问题就在于政绩观不端正,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能否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政绩观才能端正,做到处事“以尽心为急”。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以党性立身做事,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解决好“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创造政绩”等问题,才能处事“以尽心为急”,无愧于肩负的职责使命。
强化担当锤炼硬本领。尽心和担当是一体的,敢担当才能真尽心。习主席强调:“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党员干部要把敢于担当作为使命所系、职责所在,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绝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而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把处事“以尽心为急”体现到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上。俗话说得好,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党员干部既要有愿担当的宽肩膀,还要有能担当的铁肩膀,以强烈的事业心和紧迫感更新思想观念、补齐素质短板、提高履职能力,做到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尽心肯干又能干善为,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攻得下山头。
监督激励做到严紧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工作中不敢斗争、不愿担当,面对重大矛盾冲突、危机困难临阵退缩,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这是以法规制度的形式督促党员干部担当尽责,做到处事“以尽心为急”、摒弃“以聪明为先”。各级党组织要精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用好容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尽职尽责的良好环境。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