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最高最远”的背后
■刘爱珍 解放军报记者 杨明月
除夕那晚,参加完单位组织的联欢活动,正在高原驻训的第76集团军某旅干部吴景旭找了个安静角落,开始和家人视频。
视频里,家人欢聚一堂。妈妈看着她关切地问道:“年夜饭怎么样啊?今天过得开心吗?”吴景旭笑着说:“好着呢,和战友们在一块儿过年很热闹。”说完,吴景旭翻转镜头给妈妈看高原的夜空。“妈,你看,这里的星星是不是很漂亮!咱家这么多军人,只有我来过高原,来过边防……”
由于不少亲戚在部队工作,小时候吴景旭过年去姥爷家拜年,姥爷家总是冷冷清清。她曾问妈妈:“为什么大家不回来过年?”得到的回答是:“他们是军人,过年要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吴景旭的妈妈曾在部队医院工作。儿时,爸爸出差了,吴景旭就跟着妈妈去医院。妈妈上夜班,她就睡在值班室里。要是睡不着,她就去病房玩耍。住院的老红军看到她很高兴,给她讲长征故事,鼓励她长大后当兵。
那年,吴景旭考上军校。有一年放寒假,她特地带了军装回家。春节前,全家拍了张全家福。那个春节,几位在部队工作的长辈刚好休假回家。照片里,他们都穿着军装,神采奕奕。
刚上军校时,平时不能使用手机,吴景旭白天训练,晚上蒙着被子掉眼泪。好不容易等到假期,在电话里听到妈妈声音的那一刻,吴景旭忍不住哭了起来。“孩子,你要慢慢适应,学会坚强。”妈妈安慰道,并讲述了自己新兵时的经历。
“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吴景旭开始学着独立,努力让自己成长。
然而,更难的是从军校毕业来到基层部队。担任排长后,吴景旭一度有些迷惘:为什么自己辛苦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战士的认可?
“军营是不是不适合我,参军这条路是不是走错了?”妈妈的电话再次被拨通。妈妈告诉吴景旭:“你首先要反思自己身上是不是有问题,还要多向老班长学习请教……”
“时代不同了,你们那时候的道理现在不一定能适用。”这一次,吴景旭并不认可妈妈讲的话。直到自己又经历了几番挫折,她才理解了妈妈说的话。
那年,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吴景旭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她想起儿时在家翻出妈妈的一些奖章,其中有枚闪亮的三等功奖章。当时吴景旭以为,三等功奖章和自己的“三好学生”差不多。直到自己也获得了荣誉后,她才真正理解,在荣誉的背后,妈妈一定付出了很多。
去年夏天,单位要上高原驻训,吴景旭主动报名参加。妈妈担心她身体无法适应,吴景旭在电话中说:“我是军人,是您这位优秀女兵的女儿,应该比大家更积极主动。放心吧,我能照顾好自己!”妈妈欣慰地笑了。后来,吴景旭听家人提起,妈妈有一次自豪地说:“家里这么多军人,就我女儿走得‘最高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