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国 门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2:31
导读:在我国漫长的边境线上,有一道独特壮美的景观,激荡着我们共同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它,就是国门。 国门,在地理上离我们多数人很远,但在心理上又离我们很近。国门不仅是边

  国门

  ■梅子韬

  在我国漫长的边境线上,有一道独特壮美的景观,激荡着我们共同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它,就是国门。

  国门,在地理上离我们多数人很远,但在心理上又离我们很近。国门不仅是边境线上的出入口,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真实写照。

  国门是有形的,有牌楼式、有望柱式、有城楼式,或规模宏大,或造型独特。国门也是无形的,象征着主权,彰显着尊严,展示着实力。

  那年7月底,我来到美丽的呼伦贝尔。拥有广袤草原和茂密森林的呼伦贝尔,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边境重地。铁丝网长龙般蜿蜒在边境线上,分隔出中国和俄罗斯、蒙古国的边界。

  我先后走过呼伦贝尔室韦、黑山头和满洲里口岸。这些口岸的国门巍然屹立,成为中俄两国的重要枢纽。仰望这些威严国门时,我不由得对它所象征的意蕴心生敬意。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满洲里口岸的国门。

  当我看到宏伟的满洲里口岸国门时,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满洲里口岸国门主体呈耀眼的银灰色,门体上庄严地嵌着国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7个红色大字。国门上方,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当我登上国门顶端,眼前豁然开朗,四周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原,在草原中央,铁丝网围成的边境线延伸到天边。国门下,铁路线上的火车在轰鸣声中驶向远方。

  历史上的满洲里口岸国门,并非像今天这般宏伟壮观。这座国门历经百年风雨,变迁五代。1900年,俄国人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进入中国境内,两国在边境处的铁路附近设立了最初的界标——木桩。由此,以木桩为标志的第一代国门诞生。当时,清政府软弱,根本无力去管边境问题。第二代国门是1920年由前苏联建造的,为欧式风格木制拱形结构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满洲里口岸建造了新的国门。1968年,中苏两国在中方一侧横跨铁路共建“门”字形栈桥,被称为第三代国门。这座国门正上方写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满洲里口岸的第四代国门于1988年兴建,由青色花岗岩构成,庄严而雄伟,上书“中华人民共和国”7个大字,并嵌有国徽。国门下面铺设有铁轨,火车轰隆开过,运载着各种货物。现在满洲里口岸使用的国门,是第五代国门,建于2008年。在第五代国门的一侧,矗立着41号界碑。国门总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并有2条宽轨和1条准轨从下方穿过。

  满洲里,这个曾经“鸡鸣闻三国”的边陲小城,百年来历经沧桑变迁。今天的满洲里口岸,已是全国最大的边境陆路口岸,也是第一亚欧大陆桥的关键节点。

  从国门的变迁中,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发展的历程。曾经,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迫使清政府打开国门,百年间中华民族饱尝侵略欺压之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建立和发展了强大国防力量,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屡遭外敌入侵的历史,也让一座座坚固的口岸国门巍然屹立。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